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最后一段“野”城墙要不要保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0:23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 “是保留一段原始荒芜的明城墙?还是再要一个光鲜方便的市民公园式的明城墙?”这是南京最后一段尚未维修的明城墙——龙脖子路段明城墙面临的两个不同的选择。随着南京市推进明城墙维修和周边景观环境整治的步伐,南京市已完成了近90%的城墙维修和环境整治,并且,由于在维修城墙本身的同时还出色地将原本破败的周边环境变成宜人的城墙公园,明城墙近日刚刚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范例奖。(详见此前报道)在剩下的这10%城墙里:却含有目前唯一一截保留原始风貌且较长的明城墙段——
龙脖子路段明城墙。就是这么一段野城墙,却让专家和有关部门犯了难。一直参与南京明城墙维修具体工作的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衣志强处长告诉记者:至今没有修龙脖子路段城墙,一是整体部署需要;二是因为有关部门也不知道对于最后的野城墙该如何下手。衣志强表示,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完成龙脖子路段明城墙的维修完全不成问题,在过去的十年之间,南京已经完成了近19公里长的城墙维修,对于一些棘手的难题也曾创造过不少独特的技术。因此,完全有把握修好龙脖子路段城墙。专家们感到难以定夺的是:城墙维修后周边环境应该做成什么样的风格?是保持和其余段落城墙统一的风格、建成公园式的景观,还是干脆保留原汁原味的凋敝状态。保留城墙的“野”性?

  观点之一:明城墙应服务于现代人

  即使是专家也意见不一。一种观点强调“城墙应该为现代人服务”:应该将明城墙修成整齐划一的城墙公园,就像已经完成的东水关、石头城还有小桃园一样。用绿地、水面、小径等园林式手法,可以让人们贴近城墙游览、休憩。支持这种观点的多半来自建设部门,玄武区建设部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南京市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初衷,就是让明城墙及其周边环境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休息的场所。而事实上,老百姓也很欢迎将城墙建成可进入的城墙公园。记者了解到,就在不久前完成的《钟山风景名胜外围景区规划》中,专家也建议:开发一批以读书、休闲为主的南京城墙步行街,全方位向市民开放,为人们提供文化气息浓厚的休闲场地。

  观点之二:明城墙应适当保留“野”气

  与前面观点不同的是,还有一种观点——包括衣志强本人也认为:龙脖子路应该保留“野”气。衣志强告诉记者,龙脖子路属于险墙,必须维修;但可以采取最小程度的维修:即在排除墙体危险的情况下维持现状,保留树木扶疏、杂草、荒芜,幽静甚至颓唐的周围环境,甚至部分城墙也应该保留些残破。衣志强以北京长城举例:八达岭、慕田峪的北京长城固然雄伟,但是北京还有很多“野长城”,如怀柔的箭扣长城,保留了断壁颓垣、以及原汁原味没有雕琢的风景,一样吸引很多中外游客。北京市文物部门对其只采用最小程度的维修,以保留那种“野”性。对于仅剩下的这段保留原始风貌的城墙,不少文物专家也都认为:对城墙价值的保护和利用,不一定非得开发成一致的模式。实际上,能保持住龙脖子路明城墙的现状、不倒塌不继续恶化,就是最好的保护,有时断壁颓垣更能体现一种沧桑美和历史感。 金陵晚报记者朱波

  背景链接

  龙脖子路野城墙

  龙脖子路段城墙位于整个明城墙的东部偏北,从中山门开始,随着紫金山山势一直连接到太平门,全长约1公里。由于城墙顺着山路蜿蜒曲折,宛如龙脖子,故得名。该段城墙也是少有的比较“安静”的明城墙:整个城墙外侧没有被民居建筑淹没,取而代之的则是密密的林子,让游人望而却步。即使每天有很多车辆从一旁的道路呼啸而过,城墙也始终保持着幽静。至于城墙本身:斑驳的城墙砖不少风化严重,部分城砖已经缺失,还有的地方墙体因为植物根系的盘结和水渗透造成膨胀变形,甚至裂开指头粗细的缝;在城墙脚下,随处可以见到文物部门立的“请勿靠近”牌子;前湖段城墙,由于数年前的一次坍塌,至今还留着大大的豁口。但同时,城墙上厚厚的苔藓,长在墙体和墙顶那森然的树木,也让城墙“沧桑”十足。而且该段城墙怀抱前湖、琵琶湖,面对紫金山,走势蜿蜒,加上周围的植被茂密,成为一道韵味十足的风景。不少市民把这段城墙称作野城墙。(编辑 丹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