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社会记录:我的兄弟姐妹(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1:22 CCTV《社会记录》

  现场采访

  孙主任:那么现在就是说,你在生第一个孩子,隔了一年,还是第二年生,还是第三年生,对我们来说,总体上来说没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总量没变化?

  孙主任:总量不变的。然后就是说,有的时候低谷的时候你出生,对我们来说可以更加好的利用资源,入学,就业的资源,你更加可以利用。所以说你用不着一直限定人家,这个限定而且也是非常被动的。人家如果真的想生育第二胎,而且他符合条件的话,他为什么一定要等到4年以后?这个理由你也说不出来。所以说整体上来说,这个是属于一种非常微调的角度。

  主持人阿丘

  诚如孙主任所言,从整体上讲,果然是微调。可是,就是这么一点点微调,却在上海滩上引发了讨论,媒体也表现出浓厚兴趣,您看我手上的这些报纸杂志啊,《新闻周刊》里用了一组大概有四五篇文章来报道和探讨上海二胎政策的变动,小标题起得都别出心裁啊,《怀想二胎》《中国二胎政策尚无松动》等等。而《瞭望东方周刊》的兴致更为热切,封面文章的标题叫“二胎时代到来了--吗?”当然,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结论可想而知还是“没有”,面临现实的巨大人口压力,我们的国策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其实如果您是一位消息灵通的人士的话,您可能早就有些不以为然了,二胎政策如此微调,上海并不是第一家,吉林、宁夏、海南都有类似规定,何以上海偏劳群众如此费神呢?这个问题媒体们其实也都有过分析,我归纳了一下,除了上海本身是大都市树大招风之外,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三个字,老龄化!虽然从上个世纪起整个中国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但上海尤为甚者。早在1979年, 上海60岁以上人口就占总人口的数量超过10%,比起全国其他地区,上海提前20年迎来了银发浪潮。眼下,连续11年的人口负增长之后,上海已经从人口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型社会演进。形势如此之严峻,大上海不得不为自己早作打算啊。

  现场采访:

  记者:为什么要生第二胎呢?

  妻子:还是考虑孩子以后健康的发展,心理上的发展,我自己有这方面的心里需求一样,就像他妈妈说的一样,独生子女的话,如果不是独生子女的话,年纪大了以后,可以这边走,那边走的,孩子多一点的话,中国人不都是崇尚子孙满堂么。

  丈夫:养儿防老。社会保障是靠不住的。

  婆婆:像我们考虑我们老了以后,我们只有一个儿子,我们要靠孙子、孙女,我们要依靠他们,他们来照顾我们的,如果只有一个儿子怎么来照顾。

  主持人阿丘

  茉莉夫妇不属于上海市规定的,允许生二胎之列。不过他们正盘算要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要这第二个孩子的理由,都是为将来作打算。

  妻子:一个女儿,一个男孩,就圆了一个好字,中国人就喜欢这种东西,先生一个女儿,再生一个儿子,就是一个好字。

  丈夫:家庭经济情况允许的话,为什么不允许他们生,他们自己能够抚养得起,我想生活水

  平提高了之后,一般自己就会有所控制的。因为生孩子毕竟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个是

  肯定的。而且对费用成本肯定会增加。

  妻子:那只会影响前几年的生活质量,不能去看电影 。

  丈夫:教育的费用。

  妻子: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丈夫:一个小孩的成长起码有十几年的时间,你要负担它的生活费,学费等等。

  妻子:这是你自愿的。

  丈夫:这是一个长期的,而且生出来,不能把他扔掉,等于是一个枷锁,你就必须有这个责任把他养到18岁。

  妻子:这怎么会是枷锁。

  丈夫:我是说这是一个责任,你必须要供他上学,这是肯定的,不管学费多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