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泉州说”考证 猴行者跨海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09:18 东南早报

  宋之前已有文字记载

  按照林国强的研究,在建开元寺西塔之前,即猴行者浮雕出现之前,泉州关于猴行者的故事已有文字记载。

  “可惜的是,至今没有找到西塔建造之前关于猴行者的完整文字记载。”林国强分析
,猴行者浮雕的形象如此逼真,且与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如此相似绝不是巧合,这说明:一、猴行者浮雕是根据相关文字描述而雕刻的;二、可能浮雕和吴承恩《西游记》都参考了对猴行者差不多的描述文字才会如此相似。

  当时泉州是东方大港,而印刷业也是非常繁荣和发达的。

  这些都说明在中国关于猴行者的形象和其记载都有可能最早出现在泉州。

  既然中国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泉州,那泉州的猴行者又是怎么起源和盛行的呢?是土生土长,还是另有渊源?

  印度神猴越洋而来

  据记载,本世纪20年代,德国人艾克和瑞士人戴密微来泉州旅游,将开元寺东西塔每层的浮雕逐一摄影,回去以后,两人合作写成《刺桐双塔》一书,在美国出版,图文并茂。其中那幅“猴行者”像引起了史学界关于“猴行者源于泉州”说法的大讨论。

  1983年7月间,孙悟空研究专家、日本北海道大学中文系教授中野美代子专程赶到泉州,直奔开元寺西塔的第四层,寻找那“神交”多年的“猴行者”。

  当时在原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林国强及众多文史工作者,与中野美代子探讨了猴行者原型的问题。

  在林国强的记忆里,“当时,大家对孙悟空的原型是猴行者均没有分歧,而关键是猴行者是从何而来”。

  吴承恩《西游记》中有多处与大海有关的情节,如孙悟空出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大海中的花果山,因大闹天宫与如来斗法,被如来翻掌化为五行山,压在南瞻部州国土上等。那么文学中孙悟空与大海有没有关系呢?

  林国强介绍,当时日本专家的观点为孙悟空是“印度神猴”穿越大海在福建泉州登陆后,逐步演变为孙悟空的。

  印度神猴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流传到泉州的呢?

  神猴名叫哈奴曼

  据林国强介绍,当时中野美代子考证的这只印度神猴叫哈奴曼,来自印度。而记录哈奴曼的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的一部英雄史诗。而《罗摩衍那》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

  古代印度有个阿逾陀城,国王叫十车王。十车王的长子叫罗摩,已经长大成人,娶了美丽的悉多为妻。由于罗摩具备了所有的优秀品质,所以国王准备为其灌顶,将王位传给他。但十车王的次妻听信了谗言,利用十车王从前答应给她两个恩惠的许诺,逼迫十车王将罗摩放逐了十四年。罗摩带着妻子悉多在流浪途中遇上了女妖苏白,苏白爱上了罗摩,而罗摩不予理睬并赶走了苏白。苏白到了楞伽找到了她的哥哥魔王拉凡纳,把悉多的美貌讲给他听。拉凡纳用计将悉多劫到了大海另一边的楞伽(今斯里兰卡)。

  为了救妻报仇,罗摩向猴子国国王求救。猴子国国王派遣神猴大将哈奴曼出兵相助,哈奴曼是天风的儿子,神通广大。他身高如山,尾长无比,脸放金光,变化多端,能把大山背走,能在空中飞行,能一步跳过大海。他为了帮助罗摩,飞到楞伽找到了悉多,为他们互通消息,并侦察敌军消息准备战斗。

  有一次,哈奴曼飞向楞伽时,途中被一个老母怪一口吞下肚去。于是哈奴曼在老怪的肚子里把身子变大,逼得老母怪也不得不将身子变大,直到张开嘴就有几百里宽。这时哈奴曼忽然把身子一缩,缩成拇指一般大小,从老母怪的左耳朵里跳了出来。

  哈奴曼同拉凡纳最后决斗时,拉凡纳用计把油涂在哈奴曼的尾巴上,点起火来,那其长无比的尾巴就烧起来了。然而最后没有烧死哈奴曼,反被哈奴曼借刀杀人,用他尾巴上的大火把楞伽城烧光。哈奴曼终于保护着罗摩,救出了悉多。罗摩为了感谢哈奴曼,赐他长生不老。

  浮雕解开千千结

  哈奴曼的故事在印度十分著名。哈奴曼在故事中虽不是一号主角,但其事迹在当地传播很广,而且和孙悟空也有点相似,难怪人们提起孙悟空时会想起哈奴曼。

  据林国强介绍,中野美代子是持“外来说”,也就是“印度进口说”的学者。她认为,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的神通和哈奴曼一跃过海的本领不能说毫无关系。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不能把两个相似的猴子说成偶然巧合。但中野美代子也意识到,那个时期中国并没有《罗摩衍那》译本,那么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又是受什么影响呢?

  后来,她得知泉州开元寺有一幅猴行者浮雕后才恍然大悟。

  关于哈奴曼如何进入中国这个问题,中野美代子解释,古代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过马六甲到印度,或再经印度海路向西到达阿拉伯或东非,或由陆路到阿拉伯或欧洲。而“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宋,福建泉州则是其中的一个出发地。

  中野美代子甚至了解到,据考证,泉州有宋元时印度教(即婆罗门教)文化传人痕迹。她还强调,《罗摩衍那》的故事是从海路传来泉州的。

  元代泉州有一座印度婆罗门教寺(应是印度教寺),元末寺被毁坏,建筑构件中有一方哈奴曼的石雕像(今藏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最主要的就是西塔上的猴行者浮雕。

  中野教授就是凭据以上各种资料和实物,形成她的“孙悟空生在福建”的学说。

  神猴演化成猴行者

  林国强表示,他对中野美代子的观点持一定程度的赞成态度。

  他介绍,泉州在宋代时就有“此地原本佛国”之说,是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的汇集地。

  “古印度和中国之间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就有两三条之多,但几条通道历史悠久,主要传播佛教。而佛教和印度婆罗门互相排斥,因此丝绸之路上很难找到传播婆罗门文化的痕迹。”

  他称,不过海上丝绸之路则为《罗摩衍那》的传播提供了可能,而且宋时泉州已成为国际商业大港,还是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点,特别是来自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教影响更大。

  按照林国强的考证,正是由于泉州融合多种宗教的大环境,使得古印度神猴哈奴曼在泉州扎根,演化诞生了猴行者形象。

  林国强说:“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西游记》的孙悟空,其原身是产生于泉州文化古城,这话不无道理。但是若溯源追本,则孙悟空形象的胚胎实是孕育于古印度,中外结合,长在泉州。到了明代,经吴承恩艺术加工,成为纯正的、有中国特色的孙悟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