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野”广告有条野路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15:58 新民晚报
“野”广告有条野路子(图)
  读者来电投诉本报夹有非法广告,本报记者昨天暗访报亭、印刷公司,赫然发现——“野”广告有条野路子

  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闻纸上,“考生必读”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从专刊导读到版序号、版口名、中缝简讯,各种报纸的版面要素一应俱全,眼前这4版彩色纸页乍一看,俨然就是报纸里的一部分。而细看下,内容却全是一种保健药品天花乱坠的宣传,根本就是份非法广告。

  昨天,家住胶州路的一名读者和家住梅川路的读者马先生,不约而同都给本报寄来特殊的新闻线索——一份夹带在他家报纸中的“李鬼”广告,并对这种混淆视听、迷惑读者的做法表达了疑惑和愤慨。

  晚报出现“野”专刊

  “我订晚报二十几年,相信晚报决不会出这样的专刊,这会损坏晚报声誉的!”电话中,马先生气愤地对记者说道,“一定要查出是什么人把广告冒充专刊,夹在报纸里。”

  几天前,马先生像往常一样打开晚报。孰料刚把报纸从中间分开,一份像专刊一样的插页突然跃入眼帘。与晚报一样的纸张,4开4版,编排上也酷似报纸,内容却都在宣传某一种保健产品,言辞极富煽动性,不但有专家点评,还有一些“高材生”的“心情实录”。

  不仅如此,该广告插页的印刷质量也很差,头版上的小标题和第四版上的图片都模糊不清。“又是这样的广告,夹在晚报里,不注意还真以为是晚报新出的教育专刊呢。”

  马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野”专刊,各大报纸中都有发现,但以晚报出现频率为最,“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出现”。此外,出现的插页广告中除了保健品广告,还有一些性病治疗类广告,“插页边角上标着E1、E2,还写着生理健康专刊字样,里面的内容却是不堪入目的,这样的东西要是被孩子误看了,那可就糟了。”马先生表示,作为一名老读者,他实在不希望看到自己心爱的晚报受到伤害,“这些人就是利用晚报的知名度,打‘擦边球’,混淆读者视听,误导消费者。”

  非法广告如何传递

  那么,这些随报流传的广告究竟从何而来呢?昨天傍晚记者从各个渠道进行了调查。

  记者首先来到威海路上一家书报亭。听到来意后,老板马上从身后拿出厚厚一摞纸,“这都是今天抽出来的。”边说,他边拿起一份报纸,一张张翻开,当场“揪”出3份“假专刊”,其中有医治性病的、卖手机的,还有保健药的。

  老板告诉记者,平时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每天分发报纸的工作本来就忙不过来,还要花15分钟的时间把这些广告都抽出去,“有些广告内容不堪入目。我们边上就有个学校,经常有学生来买报纸,如果让孩子看到这些东西,那就糟糕了。我们做生意的,不能只想着把报纸卖出去就完事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老板这么表示道。

  记者随后又来到陕西路上另一家书报摊,刚开口问了句是否有报纸插页广告现象发生,立刻被老板误认为是“生意”上门,“我们这里可以帮你插广告的啊,呶,这里不是放着呢。你想往哪种报纸里面插?”书报亭老板压低声音和记者谈了起来,顺着他的眼光,记者看见地上放着一大捆广告,最上面的一张纸上赫然写着广告发放要求:1月14日新民晚报,多余部分可向任何报纸里插。

  “什么价格?”“1角钱1张,你有多大的量?”老板一心做成“生意”,根本不在意插放的广告是何内容。

  随后,记者佯装客户又分别联系了两家广告印刷公司。在第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当记者说了要求后,销售小姐一脸为难,“设计、印刷我们这里都没有问题。但因为新闻纸是特种纸,国家有规定的,购买需要许可。所以这样类似报纸的广告我们实在很难做出来。”

  而在第二家印务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只要你需要的量大,特种纸我们也搞得到。就在几个月前,我们就帮别人印过一次30万份的,做出来和真的报纸一模一样!”他还“体贴”地表示,如果在广告发放上有困难,他们也能提供“量身定制”服务,“我们有自己的办法,保证可以按照你要求,夹到任何一种报纸里,随报投送!”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上海市邮政总局。有关人员表示,邮政广告中的所有夹页广告必须在醒目处有统一邮政广告专用批号,并且一般都只随报纸投递进信箱,不会夹入报内。他还表示,一旦发现邮政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私自夹假广告,将受到严处!

  专家提醒切莫上当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最新的规定,一般的印刷品广告已经不需要登记,但是某些内容仍要审查。他提醒读者,保健品印刷广告上应印有卫生部颁发的证书号,以及保健品绿色标志,否则一定值得怀疑。此外,4种性病不允许在广告中出现,其中就包括夹在报纸中的广告里经常出现的几种。

  本报以前曾对报中非法插页广告作过多次报道,有盗用头条变身广告的;有伪称“新民晚报健康专版”实际推销成人用品的;甚至还有借名庆贺的。然而,借新民晚报之名,行虚假广告之实的违法行为却依然屡见不鲜,种种“拉大旗作虎皮”的行径令人瞠目结舌。其实商家只要本着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态度,给消费者真实、客观的产品信息,质量过硬,顾客自然也就盈门了!

  见习记者厉苒苒实习生姜燕

  夹在报纸中的“野”广告

  本报记者陈继超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