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购物卡,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8:47 南方日报

  国家尚未出台任何有关取消购物卡管制的规定,但购物卡的暗中存在又是不争的事实。禁卡6年,屡禁不止,一严就收,一松就放——

  购物卡,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社会观察

  本报记者 郭逸晴 撰文

  核心提示

  春节将至。当下的商家都在展望这个黄金旺季荷包更满一点。鸡年伊始,因为天寒地冻老天关照,广东各大商场日子过得还不错。旺销的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就是购物卡销售的松动。一边是有关禁令未放开,一边是止不住的买卖冲动。购物卡,正走在爱与恨的边缘。

  透视

  购物卡的潮起潮落

  记者调查了多间零售公司,除个别外资企业肯定自己没卖购物卡外,其余皆闪烁其词,因为这是个“敏感”的话题,爽快的则大方承认自己多少卖些卡。一家公司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向某大商场购买到了数万元的购物卡,“很容易,去团购处买就行。”

  商家们这么偷偷摸摸地做购物卡的买卖,缘于高利诱惑和相关禁令的冲突。1998年12月11日国务院纠风办公室向全国下达一份紧急通知。通知明文规定“禁止印刷、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卡”。那年的广州有商家顶风作案,还受到了处罚。

  但是情况还是发生了变化。2001年1月19日,国务院三部委(国务院纠风办、国家计委、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的通知》,但只是要求购买和销售单位对已发放的购物卡在2001年2月28日前妥善处理,过期作废,不能再流通使用。2001年,各地普遍开展了清理检查,27个省(区、市)清查出违规发售、使用的各种代币购物券(卡)或电子消费卡等共155.8亿多元。

  2003年年初,购物卡(券)再度回潮升温。业内人士说,很可能是考虑到非典影响了消费,如果再严厉打击购物卡,无疑是雪上加霜。

  2004年8月下旬,在中国一向低调的跨国500强之冠沃尔玛,将一封建议在中国取消购物卡(券)管制的建议函递到了高层。这封函件引起了高层重视。据了解,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任何有关取消购物卡管制的明文规定,但商家还是敏感地捕捉到了什么,似乎出现了一个比较松动的信号。

  调查

  对购物卡爱的三大理由

  无疑,禁卡6年,屡禁不止,购物卡已经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严就收,一松就放,管制办法的有效性也受到了考验。如果说它的确带来弊端,这么多年的管理经验也表明,并非指责零售业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记者采访过程听到了各种声音,在经历了长达6年的拉锯,尤其是压抑多年的话题被沃尔玛挑起后,人们在倾谈各自的看法时,比先前显得更为理性。

  受访者对购物卡爱的三大理由:理由一,中国人重人情往来,购物卡是一种表达人情的方式。

  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我个人就买购物卡来当礼物送。主要是考虑到这年头物质丰富,搞不清人家喜欢什么,如果买了别人家已有的东西,就是重复和浪费,送个购物卡简单、方便、实在。”据调查,在民间,这种方式还颇受欢迎,包括结婚、生日、重大节日等。以前还送送水果,送送花,但想来想去,还是送卡方便、实惠。

  另一种情况是部分企业单位买卡当员工福利。一位商业地产的负责人表示,逢年过节单位要向职工发放点福利,过去发实物,运输、搬运麻烦不说,一样的物品还众口难调,让不同喜好的职工有意见。另外,企业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送卡(券)比较体面、新颖。

  理由二:发行购物卡在国际上也并不罕见。据了解,百货公司、超市等商家通过发行购物卡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培养顾客忠诚度是国际通行做法。“在美国,圣诞节期间,你可以给另外一个州的朋友寄一张沃尔玛的购物卡,这种礼物非常普遍。”沃尔玛中国分公司副总裁李成杰介绍了沃尔玛在美国发行购物卡的情况。他还说,沃尔玛在美国发行的购物卡数量很大,无论是在商场还是网站上,人们都可以方便地买到这种卡。购物卡不但可以在沃尔玛使用,持卡人甚至还能在加油站等地获得折扣。

  理由三:拉动消费。礼品券、代金券、代币购物券、赊货条、便民提货单、会员积分卡、购物卡等名目繁多,实质相同,十多年来,都是百货公司、超市等商家营业额、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卡与货币的共性在于它们都能购买商品,不同处则是在持同等币值的情况下,持货币者不一定购物,持卡者则非要全部花光不可。因此一禁卡,对消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禁卡规定严厉执行的2001年至2002年度,广州的不少大型本土商家销售业绩因此遭受重创——2002年,广百股份、新大新在各自新开一家百货店的情况下,年度营业额却史无前例地分别下降了12%和4%。2003年年初购物卡(券)在广州逐渐回潮升温后,广百股份、新大新等营业额分别比2002年同期增长三成左右。

  揭秘

  对购物卡恨的三大理由

  受访者同样提出对购物卡恨的三大理由。

  理由一:诱发腐败问题。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部分卡是当事者送给利害关系人的。据了解,这种情况面窄,但购物卡的面额高,一千至上万元不等。一些依靠手中特权而获得购物卡(券)的人,在免除收受现金贿赂之嫌的同时,又可以得到实惠。

  理由二:逃税。省财厅一位从业人员表示,不少单位大批量向商家购买购物卡(券)时,开具“办公用品”的发票,就可以作为“费用支出”,购物卡(券)可以令到企业出账。这样的结果是使得购卡单位逃避纳税的职责,这部分“费用支出”就可以免交企业所得税,另外,接受卡(券)的员工也流失了个人所得税。

  理由三:消费权益不保。一网民认为,如果商家发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类似银行和集资的行为,任何商家都可以不受监控迅速囤积大批资金。如果有人乘虚而入,大量发行购物卡后人间蒸发,那么就会引发出消费权益受侵害等问题。

  思考

  兴利除弊任重道远

  由此可见,小小购物卡的背后的确纠缠着复杂的问题,它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就像一柄“双刃剑”。因为在尊重国人消费心理的前提下拉动内需是地方乃至国家不懈的追求,而反腐倡廉,堵逃税漏税和保护消费者消费权益同样是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石。

  虽然购物卡禁令未开,但在中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的今天,人们希望不再仅仅只是对购物卡说“不”,人们更多地是期望购物卡有一个真实的面目,抑制其弊端,发挥其在合理合法框架下促进商品流通之利。

  图:

  时近岁末,持“卡”消费是否让人们购物热情更为高涨?钟荣健 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