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空特稿:走进都市里的村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9:28 法制日报

  走进都市里的村庄

  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一边是代表工业文明的城市步步进逼,一边是代表农耕文明的村落日渐流变,一场“城市包围农村的运动”就这样发生了本报记者李青陈修琪

  郊区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特有现象。由于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和快
速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急剧扩大,把以前围绕城市周边的部分村落及耕地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造成城市郊区农村被动的城市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郊区城市化社区———“城中村”。一边是代表工业文明的城市步步进逼,层层同化,一边是代表农耕文明的村落夹缝求生,日渐流变。江西省南昌市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村”以自己的独特面孔告诉人们,这里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记者亲历城中村的日常生活

  为了体验“城中村”的真实生存状况,记者特意在南昌市东湖区永溪村汤家自然村居住了一个月。

  最初住进永溪村时,看着民工、学生、工薪一族生活在一起,记者多少有些不习惯,但对于这些刚开始在城市谋求发展的人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不能接受。不同职业者之间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租住户之间、租住户与房东之间也不会发生太多故事。一位在汤家村住了近三年的民工说:“跟房东还是不太熟。”

  清早摆在路边的肉摊、杂货摊,聚在一起看录像的民工,抡起铁锤敲打的赤膊打铁匠,都是“城中村”特有的风景。走在“城中村”错综复杂的羊肠小道上,必须小心翼翼,因为你的头顶上可能就有村民在违规建房。违规建房最为疯狂的那段时间,记者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几次迷失方向,因为四下里已被沙石或者泥土搅拌机“换了模样”。

  由于人口集中,永溪村的消费量确实不小,各种小摊点和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来过“城中村”的人都会说:“这里人气很旺。”

  到了晚上,书摊、杂货摊、小吃烧烤摊一起亮相,形成了“城中村”的夜市,来此光顾的多为附近的学生。有时商家破天荒地来到这里搞起小型促销,会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在“城中村”为数不多的网吧里,除了学生,也能看到外地民工斜靠在电脑前,有时是两人一起在网上看电影、电视剧,时而也有民工点开网站触摸新鲜。他们没料到,不经意间,自己也成了一道新鲜的风景。

  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来到“城中村”,为各自不同的目标奋斗着,却又彼此安然相处,但“城中村”终究会被城市所吞噬,或许有一天,那些曾经在“城中村”逗留过的人们再回首时,已经找不到自己当初住过的地方了。

  “村民”日记一段温暖又寂寞的日子

  那时,我刚从南昌大学毕业,不想回偏远的家乡,就留在了南昌。因囊中羞涩,就把居住地点锁定在繁华与贫困同在、现代与乡村气息交织的东湖区长港村李家庄。

  “城中村”最显著的特点是房子挨着房子,如果在这边说话隔壁会听得清清楚楚。

  而我就住在这里,每天下班回来,躺在空荡荡的住所(因那时没发工资,我所住的地方就只有一张床,没有钱买电视机。而出去逛街,又没那份闲情,所以每天只有与书报为伴)。夜晚,伴着窗外不时传来的喧嚣声,寂寞像潮水般向我涌来。

  “城中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故事,或是我亲眼所见,或是道听途说,每个故事都充满着外地人生存的艰辛与酸楚。

  这一待,就是两年,从无助到习惯,从无聊到适应,渐渐地竟对李家庄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那个方寸天地,我就这样一个人度过了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陪伴我的惟有一台老式的收音机和一堆书籍。

  有时,一个人傻傻地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男男女女忙忙碌碌地为生计而奔忙,就想,若干年后,当我们在渐渐地老去时,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在许多酸楚背后,能不能找到些许的安慰,能不能找到些许的回忆。也正因为在“城中村”两年寂寞的时光,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能在喧嚣城市的灯红酒绿中,静下心来,记录下生命中这段平凡日子的点点滴滴。

  尴尬状态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

  “城中村”以其低廉的生活成本,成为外地人来南昌市的首选栖息地。以永溪村为例,人户均在的,常住人口有一千三百多人,人户分离的有一千三百多人,其中还包括人不在户口所在地的一千一百多人,而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却有3668人,其中殷家墩有890人,铁路街760人,汤家自然村则有1148人。

  汤家村外来人口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广丰县的民工大军。这些来城市里卖力气的汉子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大清早骑着破旧自行车携带榔头、铁锹到村口等活,然后上工、收工,一天辛劳之后回家。他们白天从不待在房间里,除非是没有找到雇主。

  “城中村”的租住户除农民工之外,还有离校在外租房的学生群。另外,来“城中村”租住的也不乏工薪一族,他们选择好一套房子后,对其进行简单装修,晚上这里就是他们港湾。

  因为“城中村”里人员复杂,小偷小摸的事情时有发生。驻永溪村的民警告诉记者,村子里偷鸡摸狗的事情难免,但较大的案子几乎没有。

  租住的流动打工者一多,各种小餐馆、小吃铺、杂货店便在“城中村”火了起来。记者在永和村、长巷村等地看到,短短百米之内,竟然有近二十家餐馆。即便如此,一到就餐时间这些小餐馆的生意几乎家家火爆。

  记者多次进过这样的餐馆,嚼过那些呈浅黄色的有着某种霉味的米饭。记者在永和村与几名民工模样的男子聊天时,他们满不在乎地说,村里小餐馆的米饭大都这样。

  永溪村里日用品店、杂货店一家挨着一家,记者发现这些店里的商品价格异常便宜。一名租住在汤家村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些店里经常买到假货。

  记者在永溪村、贤湖熊村等地看到,村子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也几乎没有公共绿地。虽然有些村子也有环卫工人,但小餐馆的老板和住户大多乱倒污水和垃圾,村里的卫生状况很乱。

  城市的发展使得房价升温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有些村民每月可以坐收上万元的房租;除了房租,他们在拆迁中也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金,这使不少村民开始疯狂违章建房。

  一名城管人员感慨道:“村民可以用推土机在一夜之间把自家的房子推倒,然后再花几个晚上的工夫把房子建起来。”房子的质量可见一斑。记者在贤湖熊村、星光村等地目睹,违章房雨后春笋般建起来,村子里到处可见“亲嘴楼”、“握手楼”,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就进不来。

  管理困境执法往往难以到位

  大多数村民希望成为城市的一分子,并渴望与市民享受同样的文明成果、社会待遇的同时,又因“城中村”的历史性和特殊性抗拒着城市对其进行的整体改造。相关执法部门在整治行动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阻力,一些问题目前看来仅是治标而难以治本。

  由于房屋租金的低廉,“城中村”往往是外来流动人口的聚集地,其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些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地带。由于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可以频繁地游离于城市之间,再加上“城中村”中一些房主的逐利原则,对房屋出租采取“只看钱不看人”的态度,因此对外来人口的进出很难进行户籍登记管理,给公安部门对“城中村”的治安管理带来难度。

  违章搭建可算是“城中村”另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夜之间冒出数层楼房的报道经常能够见诸于报端。疯狂搭建,缺乏规划,没有任何城建部门的批准文件,难以取得土地证和房产证是这些违章搭建的基本特点。“为了谋求更多的房租以及补偿,利益驱使是其根源,”城管大队一工作人员道破其中的奥妙。由于“城中村”村民之间大多是裙带关系,往往是城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到现场执法,要么房子已经搭建好,要么执法人员—到村民就互相通知,建房人迅速作鸟兽散,离开现场逃避处罚。不仅如此,一些村民明知违规,凭着本地人优势对城管部门的行动粗暴抗拒,使执法难以到位。

  作为“城中村”的基本设施,水电等市政设施是较早已完全或基本同城区进行接轨的,但由于这些设施的管理是属于典型的城乡二元制,使得相关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相当的难度。

  南昌供水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昌市区规划内的大部分“城中村”已经安装了自来水,但村中盗水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主要体现在无表用水、接旁通管道以及破坏计量水表等偷盗方式。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此前村民大都以采掘地下水、井水作为日用,一些村民用惯了“不要钱的水”,根本没有“水是商品”的观念。村民大都跟风盗水,形成了不良风气。由于供水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小,手段也有限,一些“水耗子”村民甚至用暴力方式阻扰执法,逃避处罚,给供水公司带来不小的麻烦。

  破解难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使“城中村”顺利地融入城市文明,或者说在其客观存在的过程中,如何平稳地渡过对“城中村”的改造呢?

  江西师范大学城建学院副院长教授闵忠荣表示:“城中村”的改造最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改造上。“城中村”因为占有大量建筑密度低、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因而在城市开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在市场化的今天,使用“城中村”的土地同样需要运用经济杠杆来加以调度。土地开发以后,村民搬家有个难度,因为其宗族、邻里等社会关系在新环境里也要保持完好无缺,这才会体现一个“大家”的概念。况且,改造之后,村民变成了市民,以前一直遵循的乡规民约也要转化为城市文明公约,以前靠出租房屋为生的村民在改造后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多房屋出租了,这些都是难题。“城中村”改造最主要是让村民感觉到不亏。国家在满足城市建设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村民的要求,合理的结构调整是必要的。“城中村”的邻里关系、居住面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保留都是要在改造中加以考虑的。目前,南昌市很多“城中村”兴起的农民公寓建设高潮便可以体现这一点,楼层不高、住房够大,还有—定的现金补贴,村民普遍感到满意。

  江西省九届政协委员袁定强认为:在“城中村”的改造中,要加大户籍制度创新力度、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并出台更优惠政策,采取修路、整合、捆绑开发等办法逐步缩小城村差距。首先,应取消城市户口指标控制,大大降低农民在城区落户的“门槛”,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不再收取城镇增容费,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农业人口应成建制转为非农业人口。其次,在创新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应鼓励“城中村”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农民进城后,原土地承包权保留经营权合理流转,原有宅基地可折算成城镇住宅用地。

  南昌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南昌市委政策研究室曾经联合撰写了《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的情况调查与建议》,对“城中村”改造特别强调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倾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要依法对失地农民实行“农转非”,对“城中村”实行“村转居”,让失地农民中的困难户、特困户直接进入城镇居民的低保体系;推行“以土地换保障”的办法,采取政府出一点、征用单位出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出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失地农民社保金。即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划出一块,征用单位出一块,村组集体从土地补偿费和集体积累中拿出一块,失地农民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抵扣一块。根据南昌市失地农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设立不同的参保档次,让失地农民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进行选择,不搞“一刀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