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唯科学主义是把双刃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12:05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黄波 印度洋的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造成了人类空前的灾难。这次灾难逼使人们更深层次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向来勇为人先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这一次又走在了前头,日前,最新一期《环球》杂志上刊布了何先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结果,不过,他的答案让人震惊。何先生的观点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人类要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能
何先生的观点为什么让人震惊?因为随着人类观念的进步和视野的扩展,曾几何时极为时髦的“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口号早已被人们所扬弃,在许多中等水平的人都知道人类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谁知何先生竟要重提“征服自然”呢?不过,细想起来也不奇怪,何先生是科学家,坚信科学的利剑无往而不利,而这次海啸发生后,有些智识不够的人居然开始疑惧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这怎能不叫何先生着急? 何先生以反伪科学而享大名,从他这几年和一切“伪科学”现象不屈不挠斗争的表现看,他是这样一种类型的科学家:对科学有坚定的信念,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应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简而言之,何先生是一个科学崇拜者,一个唯科学主义者。我们对唯科学主义者并不陌生。何先生在《环球》那篇文章中讲到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唯科学主义正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思潮,在科学技术应用之初带给人们一连串惊喜时,科学崇拜便应运而生了,对科学顶礼膜拜的人总是自信地认为只要紧握科学这把钥匙,世界上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在20世纪中国的上半叶,唯科学主义也一度成为最流行的话语,当年许多唯科学主义者不仅坚信科学在技术层面上的作用,而且试图把科学引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可惜,唯科学主义是一把双刃利剑。一方面对科学的崇拜呼唤出了无以伦比的生产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因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其中尤以近现代以来对自然和生态的破坏为烈。正是在一次次天灾人祸的打击下,人类渐渐悟出,科学终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的力量未必是无限的。因为承认科学力量的有限性,人们开始自省人类面对自然不能为所欲为,而要有所不为,不能无所顾忌,而要心存敬畏。什么叫敬畏自然?就是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不一定就是大自然天生的主宰,大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天生为人类而存在的。对自然有所不为不是消极,对自然心存敬畏也不是迷信,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代表着人类理念的进步。 这种生态伦理何先生能否入耳呢?大概是难的。他在文章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进一步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的改造后果符合人类发展的利益,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意义值得一些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深思。”显而易见,唯科学主义已经成为何先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在他的意识深处,人类与自然本身就是对立和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记得十多年前,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和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想必也有不少何先生的科学家同行吧,请何先生三思其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