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海珠大戏院改建将竣工 成广州首家旅游剧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1:53 信息时报

  核心提示

  美仑美奂的观众席、丰盛的美酒佳肴、绚丽多姿的歌舞……这些都将是改建后海珠大戏院的新绝招。记者昨日独家探访海珠大戏院获悉,历时两年多、投资1500多万元的越秀区长堤大马路海珠大戏院改建工程已进入尾声,预计在4月全面竣工,届时该座广州现存的最老字号、最豪华的戏院将变为广州首家旅游剧场。

  新的海珠大戏院会尽量恢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广州都市风情,沿用当年中西合璧的风格。内部设施则进行了现代化包装,如舞台可以拖拉、升降,室内剧场宛如西餐厅,观众边品美食、边看演出。数10间包房甚至可唱卡拉OK。据悉,将来剧场在剧目设置和观赏形式上将突出岭南特色,并设计能让游客参与的表演活动。

  改建工程规模颇宏大

  海珠大戏院郭向明经理介绍,此次改建工程规模十分宏大,戏院原有大体轮廓基本保留了下来,但其内部结构、格局全部做了调整,在风格上既古老又现代。戏院分前、后座两部分,前座即剧场,后座主要做娱乐功能,设有舞厅、桌球厅、卡拉OK等。剧场分3层,一层是剧场的重心所在,包括大堂、室内剧场、舞台、后台等部分,风格华丽、宏伟、绚烂、浪漫。

  大堂海报真人般大小

  步入戏院的大门即进入大堂位置,大堂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迎面墙壁上设置了3个海报栏,中间一栏贴上的海报将有真人般大小效果。大堂的灯光通过特种薄膜形成一种柔和的效果,墙壁上的壁灯营造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剧场的气氛。

  舞台深大可伸拉升降

  由大堂沿梯上一小层,跨过厚重的大门,即进入室内剧场。该处是整个剧场的最大“亮点”。一层室内剧场分两大块,一块是舞台部分,一块是观众席。

  舞台和传统舞台不同,不仅深、大,而且具有伸拉、升降的功能,很是神奇。中心舞台深12米、长11米,呈波浪形。舞台两侧设立了直径1米左右的升降圆台,可升起5米高。郭经理说,必要时,舞台可前伸一定距离为“T”字台,用作各种类型的演出,甚至可做服装展示。舞台四周装饰、台口边框了罗可可纹饰,空调出风口也被装饰成满洲窗。

  观众边用餐边赏演出

  边品美食边赏美乐,这是何等赏心悦目的事!海珠大戏院剧场的观众席宛如烛光摇曳的西餐厅,风格浪漫。据设计人员介绍,剧场的经营理念是将演出观赏与餐饮、服务集合在一起,因而观众席的布置按餐席的组织方式进行,数张造型优美的餐桌,以舞台为中心,呈扇形放射状格局,错落有致分布在观众席位置,有栏杆做短暂分隔,每张餐桌设烛光照明,实用而富有情调。

  观众席四周墙壁表面贴有壁布,以强烈而单纯的红色,将剧场统一在一片浓郁的戏剧氛围中,同时红色墙壁也可起到吸音的作用,一举两得。据悉,因要突出空间的开阔,全剧场观众席仅500多个,比原来的席位数缩减了1半多。

  数十包厢可唱卡拉OK

  二层结构与一层相似,观众席呈波浪型散开,桌、椅主要沿墙设立,也分了3小层,以错开视觉。三层为包厢式观众席,数十个包厢运用门拱、飘台、满洲窗、墙饰、灯饰等造型有序组织在一起,折射出一种交织着往昔光辉的广州都市风情。每个包厢可容纳10人左右。包厢将装上窗户,在没有演出时,可转化为卡拉OK功能。

  丰富多彩演出吸引游客

  郭向明经理告诉记者,海珠大戏院改建过程中,曾遇到戏院地基不牢、部分结构老化的现象,先期的改建重点是对大楼进行保强、巩固。改建后的海珠大戏院,不仅尽量恢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广州风情,内部设施如灯光、音响则完全是现代化包装。作为旅游剧场,将以丰富多彩的电影及演出活动来吸引国内外游客。将来上演的节目,票价会随着演出节目的不同而变动。至于是否像云南丽江、西安的唐乐宫一样每天上演固定的歌舞节目,目前尚未最后确定。pty

  威水史 五大戏院之首曾名扬省港澳

  上世纪初,戏院在广州盛极一时,当时珠江两岸先后就曾出现过五间戏院,但能留存至今的只有位于长堤大马路的海珠大戏院,成为目前广州字号最老的戏院。

  1902年,一家名为“同庆”的戏院在长堤大马路开张。两年后,因它地近海珠石而改名“海珠大戏院”。因周围码头多,地处闹市,人来人往,生意大旺,成了广州五大戏院之首。各戏班经常上演而生意兴隆,名扬省港澳。省港的剧团,均极力争取到“海珠”来演出,尤其争先演头台,获得“海珠院霸”之称。

  解放前夕,广州百业凋零,海珠大戏院也因无法安排剧团演出而于1948年改营夜总会,甚至因设赌场而遭遇“关门大吉”的命运。广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人民剧场”。1954年,对戏院进行修建扩建,以后,众多粤剧名艺人在此演出名剧。如上世纪50年代初靓少佳率团首演革命现代粤剧《白毛女》,马师曾、红线女演《搜书院》、《关汉卿》,罗家宝、林少群演《柳毅传书》等等。

  海珠大戏院历史上经历了几次改建,第一次改建于1926年,从而奠定其广州戏霸的地位:当时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有2005个座位,容量之大为广州戏院之冠。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20年间,市演出公司多次进行投资改造,同时把过去单一经营的专业剧场变为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文化娱乐场所。改革开放以来,海珠大戏院这类传统的戏院已不能再满足观众的需要,海珠大戏院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

  市民回忆 名伶光芒四射演出夜夜爆满

  荔湾区市民王伯和记者说起了当年在海珠大戏院看演出的情景。1929年,那时他十几岁,第一次跟着父母到海珠大戏院看戏,所见所闻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进门就感觉晕乎乎”

  “一进门就感觉晕乎乎”,王伯这样形容刚进戏院的第一感受,当时的海珠戏院门口装上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管招牌。“进入戏院后,更是感觉不知所措”,原来,戏院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设有座位近2000个。王伯说,自己已经忘了当年看的是哪出戏,只记得舞台上方镶嵌着彩色二龙争珠图案,鲜艳夺目。而在看戏过程中,他总是不自觉地抬头去看半球形、又高又深的大屋顶。戏院全部座位是活动式的,可以移动。

  梅兰芳首演《西施》

  老戏迷李伯说,京剧名家梅兰芳率团在1931年4月25日,从香港返回时到广州,在这里首演《西施》;觉先声剧团班主、万能泰斗薛觉先聘华侨花旦上海妹在此演《胡不归》,一炮打红,令上海妹荣膺“花旦王”之美誉;大凤凰剧团新马师曾(俗称新马仔)在此主演《桃花扇》,光芒四射;独创“凡腔”的何非凡率非凡响剧团在此首演《情僧偷到潇湘馆》,连演两台(14天)夜夜爆满,再在广州连演300场,成为行内佳话。

  看戏获赠白金龙香烟

  海珠大戏院也曾成为商家争夺的一个广告舞台。1930年,民族资本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与英美烟草公司争夺香烟市场,推出新烟“白金龙”,请名伶薛觉先演一出以“白金龙”冠名的粤剧(这可能是在中国以整出戏作广告之始),观众进场时免费获赠白金龙香烟。结果海珠大戏院前人山人海,白金龙香烟因而畅销到东南亚,而《白金龙》后来还拍成电影,大获成功。本版撰文/时报记者 成小珍 本版摄影/时报记者 巢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