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的理念应是“以人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5:01 山西新闻网

  我们改革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是以劳动为本还是以资本为本?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强调———改革的理念应是“以人为本”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改革一直伴随着各种理论争论、政策争论以及思想争论。我认为,有这样的争论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样的争论不是无端之争,而是有意义的争论。毕竟中国经济改革已经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我们自身需要一个基本的、历史的回顾、
反思和总结。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也是其难点所在。现在回过头来看,如何评价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分析在国企改革中的输家和赢家、国企改革的收益和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进展,已经从一九九八年的低谷逐渐走出来,向着盈利的方向发展,尽管还有许多国企仍在亏损。

  可以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国有企业改革收益,即国家的资本投入作为投资人的收益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只是名义上的,并非实质上的,更谈不上对这些收益的重新使用。

  如何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评估?这需要讨论国有企业改革收益背后的改革成本。我们充分肯定国有企业改革是成功的,但不能不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尽管计算国企改革的成本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这涉及到中国经济改革(不仅仅是国企改革),其改革理念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以劳动为本还是以资本为本。以往讲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改革最终是要解放人。我认为改革的理念应“以人为本”,改革成功和改革的目标是使人民能从中分享改革的成果,使绝大多数人受益。

  中国改革初期的经验是成功的经验,是最宝贵的经验。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改革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出发点;第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改革,使绝大多数人参与改革,改革才能成功;第三,成功的改革要求分享改革成果,任何改革都有受益者、受损者,扩大受益,减小受损,使受损者得到补偿,才是成功的。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中国要不要改革,也不是要不要加快改革,而是要讨论我们需要哪一种改革:有好的改革,也有坏的改革;有双赢的改革,也有零和博弈的改革;有大多数人受益的改革,也有大多数人受损的改革。因为改革有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方案,当然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在中国,选择改革的路径、方案,不仅要考虑到提高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任何改革都是无法持续、无法成功的,而且还会激化在改革过程中造成的社会分化、社会冲突乃至社会动荡。

  因此,我认为,中国的改革需要通过广泛的讨论、公开的辩论,绝对不能为少数人所垄断,既不能为少数政治精英所垄断,也不能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因为改革涉及到所有人的利益,改革是要使人民受益的伟大事业。任何一种观点、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改革的方案,都需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这个社会实践一定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一定是人民群众来检验。

  中国正处在改革的历史时代。谁来推动改革?谁应该在改革中受益?谁是改革的主体?很显然,改革的主体是人民,改革的受益者也应当是全体人民,既是公平的收益,又是公开的、普遍的受益。如果我们反思二十五年来的改革,能否提出社会达成共识的改革观的话,我认为有以下五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我们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显然,改革不是以物为本,特别不是以GDP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就中国而言,是以十三亿人口为本的改革观,即改革有助于十三亿人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享有发展的成果。我们的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使十三亿人口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归宿。

  第二,我们需要广泛参与的改革。所有的改革,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都应该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既参与改革的设计,也参与改革的评估,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参与权、表达权、讨论权,乃至投票权。参与的过程就是信息披露的过程,也是各种利益表达的过程,更是各方妥协的过程。参与的改革不同于排斥性的改革,一定要使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

  第三,我们需要基于规则的改革。我们需要意识到,有规则的改革效率高于无规则的改革,有规则的改革公平性高于无规则的改革。有了规则,人们才对改革有了良好的预期,既便于人们遵守游戏规则,也便于人们监督游戏规则。今天的改革,不同于二十年前或十年前的改革,我们需要的是规则性的改革,即使规则不对,也需要通过规则来修改规则。

  第四,我们需要透明的改革。所有的改革信息要透明,使得各类改革方案在形成、制定、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披露信息,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信息,也能够形成自己的预期。无论是大的改革方案,还是小的改革方案,披露信息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透明是改革的主要原则。

  第五,我们需要分享式的改革。既然改革是参与性,是透明的,是有规则的,又是以人为本的,因此改革需要使各方都能够从中受益。因为中国的改革是十几亿人口的改革,不是少数人的改革,我们希望改革能够使所有人受益,这是最优方案。但现实中也很难使所有人受益,所以必须对受损者给予足够的补偿,这是次优方案。这一方案既现实也合理,即受损者也能分享改革的成果。

  总而言之,经过二十五年改革的实践与学习,也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争论与实践,我们需要更理性地反思改革过程,更需要树立新的改革观,使中国的改革成为十三亿人民实现富民强国之目标的重要手段。(据《读书》2005年第一期,胡鞍钢:《我们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关于“郎咸平风波”事件之争》)(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清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