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湖 不做雾都做水都(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5:33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核心提示刚刚出台的《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将分别在主城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建设一个占地千亩以上的湖泊,营造四湖映城的佳景,同时形成大型水系保护格局。成都正着力还原历史上曾被称为“水城”的风貌特征。专家称成都以后秋冬两季雾蒙蒙的天气或许能逐渐减少。 昨日,成都北郊2000亩的北湖景区雏形初显,有望在今年4月前后蓄水,预计6月初可开园。届时,北湖水域可举行赛龙舟等水上活动。 昨日,成都东部新区历史上有名的青龙湖再造工程,农民的拆迁和安置选址、大坝的测量、地勘工作基本完成。明年7月前后,青龙湖将再现1000亩水面。 …… 种种迹象显示,成都市已掀起一场大规模的造湖工程。 ·背景· 亲近自然水绿结合 成都紧挨都江堰,历史上被称为水城,府南河、沙河的全面整治,为蓉城人亲近水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成都市建委风景园林处正处级调研员赵冬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光绿化不行,要的是水、绿结合。成都市有这个良好的条件和对湖泊水面的需求。正因为这样,在刚刚出台的《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成都市提出了在市域范围内,对水库、湖泊周边的林地、绿地进行保护,建设水资源涵养林,尤其是市域东北部的湖泊、池塘作为广义的湿地资源,应加以重点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的池塘、洼地,在此基础上形成水面的规划设想。 ·景观· 东南西北四湖映城 城东 青龙湖:位于城区东部明十陵历史文化公园,将恢复历史上占地1000亩的壮观湖泊景象。利用区内古墓群和周围区域,广植果树、花木,适当建设旅游、园林设施,形成融古墓和水上娱乐为一体的超大型历史文化公园。 城北 北湖:位于城区北部北郊森林公园,规划2000亩湖泊。目前主体工程已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环湖的5公里道路已经开始放线。 城南 南湖:位于华阳南部府河与江安河交汇处的南湖公园,将结合府河、江安河建设1000亩湖泊。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南部新区重要的配套工程。 城西 西湖:位于城区西北部上府河郊野森林公园,规划2000亩湖泊。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今后将成为城西开阔的城市水源绿地和重要的亲水游览场所。 今后,四湖将如明珠般点缀蓉城,让绿色成都更添姿色。“其他公园绿地结合用地条件,设置大小不同的水面,与水系保护格局、大型公园绿地和这四处大型水面相结合,将在主城区形成河渠成网,湖泊棋布,具有成都平原特色的湿地园林绿化景观。” 赵冬说,结合每一个湖泊自身和周边环境,目前有关方面正加紧对其定位进行论证。与此同时,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透露,目前他已将新建的四大湖泊的湖名建议反馈给了成都市建委,初步考虑是:北———白龙湖,东———青龙湖,西———千秋湖,南———龙秋湖。 ·文化· 重建水系复兴水都 据统计,目前流经成都中心城内的大、中、小河道有70条,河流总长度超过400公里,在国内乃至世界各城市中都比较罕见。去年成都市启动了城区沙河、府河、南河、东湖、东风渠、青龙湖和浣花溪等河流、湖泊水系之间的融合贯通研究,利用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资源,通过水水相连,打造城市水文化特色,再现“水上成都”的风采。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南山说,成都在市区建四湖的做法很好,建成后必定成为新的文化景观,市民也可更多地亲近水。另外,借造湖的机会恢复一些古河道,也是很有意义的,可以对地面塌陷有一定预防。 ·水质· 改善水质“开源净流” 成都市河网密布、降水丰沛,但水资源存在年内分配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等问题,部分地区由于只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还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 成都市规划部门已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水源丰富和缺水之间的尴尬,并在相关规划保护建议中提出:加紧规划建设岷江、湔江流域的骨干调节水库和市域内河流的拦水造湖工程,实现人工调节岷江、湔江等河道径流,调蓄汛期洪水为年内枯水期所用,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冯广宏认为,今后四湖必定与河道相连,大面积的水面产生后,可以通过湖水中的生物细菌经阳光照射后起媒介作用改善水质。加上都江堰的紫坪铺水库建成,流到成都的水量必定增大,从量变到质变,成都河道中的水将渐渐清澈。“说到底,改善成都水质的根本方法就是四个字‘开源净流’,四湖的建设开了个头。” ·空气· 雾天减少湿度增加 “建湖是件好事,尽管这四个湖建成后对城区气候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小气候是有影响的。”四川省专业气象台预报部主任罗礼洪说,小气候是指湖面附近区域的气候现象,四湖建成后,可以增加水气蒸发,湖面附近的雾气可能就会比其他区域多,空气质量也会较好。此外,因为这四个湖都在成都主城区内,它们对城区的空气净化、增加湿度都会有很大帮助,成都以后秋冬两季雾蒙蒙的天气或许能逐渐减少。 有关专家同时认为,河渠成网,湖泊棋布,具有成都平原特色的湿地园林的形成,还将为众多的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提供场所。 ·人居· 绿色人居新兴产业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正在撰写一部名为《成都城市特色塑造研究》的研究报告,此报告将于近日完成提交市政府以供参考。在这部报告中,谭继和说,成都原来就是个“水城”,四大湖的挖掘大大有利于成都水系的整治。所谓“上善若水”,水对百姓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古代不少文人骚客都对多水的成都留有深刻印象。今成都建设四大湖,就是传承“仙源故乡”的传统特征,又是具有浪漫时尚意味的绿色人居环境。谭继和认为,现在成都修建四大湖,可以预见的是还将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如旅游等诸种文化产业,有利于成都的产业结构调整。 有关专家建议,结合城市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的需要,今后成都的湖泊还可深入开发:立体绿化,发挥生态功能;修路排水,发挥市政功能;利用清淤,发挥产业功能;滩涂建广场,发挥景观功能;利用湖面开发娱乐功能;挖掘历史文化,开发旅游功能;配合房地产开发,发挥人居环境功能。 有专家认为,假如成都今后能让现在市区内的河流、湖泊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强大的水网,那么这座千年名城的形象将大大提升,如还能通过相应技术手段保证这些河流水量充足,成都还可以开通城市内部航线,媲美威尼斯。 ·管理· 造好湖更须管好湖 有人把城市湖泊、河流称之为“城市之肾”。成都市今后如何才能让这一个个新建设的“肾脏”健康、活泼,让湖泊河流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没有受到污染的环境下生存,长远地确保湖泊为市民生存所利用?成都市规划部门提出,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对水库、湖泊周边的林地、绿地进行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除了对水库、湖泊的周边进行保护外,还将对市域重要河流水系加以保护,对重要河流水系的保护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措施;其中在绝对生态控制区,尽量以植被缓坡代替人工砌岸,主要布置生态绿地和园林绿地,除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外,不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在建设控制区,需对各类建设活动进行严格审批,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密度等给予控制。 记者彭永生见习记者蔡宇实习生张艳艳摄影王长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