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做“羊群”——杨弘远院士素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8:34 汉网
不做“羊群”——杨弘远院士素描(图)
杨弘远近照。(记者张宁 摄)

  记者瞿凌云

  刚刚过去的2004年,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得主的武汉大学杨弘远院士,到外地只参加了4次会议。

  一次是参加“两院”院士大会。一次是他勉为其难地主持了中科院植物所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审论证会。另外两次他作为“考生”到北京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选答辩。

  院士80岁才退休。年刚70岁的杨弘远就提前坚决地不再申请任何课题,也不招新研究生。

  他自认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精力也有限。“虽是院士,到了年龄可以培养学术梯队和著书立说,干嘛一定要去拿大项目。”

  去年,他一直躲在家中,心神宁静地在撰写他的第四部著作———一部国内外都空缺的专著《水稻生殖生物学》。

  一些“杂务”他是推掉了,但尽管忙,对青年的要求他很少拒绝。他常参加科普活动,并以切身体会,向学生交流治学成才之道。去年,他在校内外和学生对话或作报告就有七次之多。

  杨弘远目前已发表200多篇论文。论文高产的同时,其培养的研究生数目却很“低产”。

  20年间,他只“精耕细作”了18位博士生和12位硕士生,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平均一个半人。但数量少质量却颇高,已有7名学生在国内外成为教授。他说培养学生不能像放羊。

  上世纪80年代,他曾两度放弃赴美深造的机会,原因是与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不一致。

  同期,学校让他当武大生物系的主任,他拒绝了。评上院士后,有人建议他去谋求更高的领导职务,他也坚决推辞。

  他说,自己能力有限,难以一心二用。

  也是80年代,他应邀参加了一个国家的大项目,预计可以拿到一个几十万元的课题,这个相当于如今几百万元的大课题,曾让一些人非常向往,杨弘远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怕接了这个项目,影响了自己正在全力以赴的研究课题。

  其实,那时杨弘远的实验室很穷,课题经费很少。一次,杨弘远拿到了一笔8万元的课题经费,他高兴得不得了。这笔钱后来课题组精打细算用了很久。

  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杨弘远和夫人周嫦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全身心投入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

  他们的执著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植物离体雌核发育和植物性细胞操作的研究上,他们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二等奖。

  一次在国外做完学术报告后,一外国专家特意称赞他和夫人,“Youarenotsheep”(不做跟在带头羊后的羊群)。

  这不仅仅是对他治学风格的评价,更是杨弘远平生的写照。杨弘远说,不模仿别人,这就是他这个人的特点。

  采访后记

  与杨老还未谋面时,他的书香家史及多舛的命运让我感叹了好久。

  杨老的双亲都是上世纪初飘洋过海的大学问家。母亲袁昌英曾留学英、法,是第一个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女子。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影响的早期女作家、学者,一度曾与冰心、卢隐、凌叔华、冯沅君、苏雪林等齐名,却在“文革”中抑郁而死。父亲杨端六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也在“文革”中去世。

  回顾自己的科学生涯,杨老平静而坦然,而我却深味到一个真正

  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位人文知识分子———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陈寅恪的生命自始至终与学术相融,为了保证实现学术价值,他生死力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满足于做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杨弘远也与陈寅恪一样,保持着一种“入世”中的“出世”境界。

  人物简介

  杨弘远,植物胚胎学家,1933年出生于武汉,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致力于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合作主编与单独撰写学术著作4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1项、中国图书奖1项、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