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年商界变局解读(1)逆市涨价,车市回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09:1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开篇的话:对于普尔斯马特来说,这个寒冬过后,春天可能还很遥远,再辉煌的历史也难以挽救其“多米诺骨牌”般的死亡归宿。遭遇相似厄运的还有四通、科利华和瀛海威,这些中关村的创业英雄们在中国“硅谷”的转型进程中沦落到拍卖商标、拍卖公司总部大楼甚至被注销营业执照的地步。

  同样,拥有“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之称的秀水街在人们的遗憾声中告别了二十年的
风华岁月,无数普通艺人不经意间树立起来的“798”品牌面临着被商人“买断”的考验。而由“井喷”转至“冷滞”的车市,此时也走到了变局的关口。……

  新年伊始,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看似不相关但却很相似的一连串事件,并试图从旁观者的视角,探究其变局身后的内在动因和逻辑联系。

  尽管16日正值周日,素有北京“车市晴雨表”之称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内却没有假日的氛围,看车的人寥寥无几,销售商有气无力地招呼着。在市场门口,一只3米多高的“吹气”雄鸡格外醒目,它吃力地举着一只杠铃,杠铃右边的轮胎上写着“扛住”,左边则写着“顶住”,它的头顶上恰好横过一条降价的条幅。车市寒流给汽车经销商们带来的影响在此表达得形象而又深刻。

  涨降异动难撼消费心态

  产能过剩、关税下调、新年促销……不少经销商都能列举出几个降价的理由。“现在不仅是消费者,就连我们也在问‘这降价何时是个头’了。”一位经销商提起车市的暗淡满腹苦水。

  “去年降价的一大特点就是没谱,经销商变得前所未有的没原则,没有什么是不好商量的,厂家的市场建议价格仅仅就是个建议。其实早在每次厂家大张旗鼓地宣布降价之前,市场早已把价格降下去了,厂家只不过是‘追认’一下。有的经销商说,我现在哪里还是‘让利’,我都已经是在‘让本’了。为什么赔本的生意还要做?因为经销商要冲量,等待年底厂商的大规模‘返点’。一到年底侃价就变得容易,这种现象年年都有。”业内人士小何透露。

  降价风潮几乎席卷了整个刚刚过去的2004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前10个月整车制造业利润跌幅继续扩大,同比下降了11.74%,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估计,2004年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将由去年的8.6%降到5%左右。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又宣布,2004年11月份汽车整车业利润继续显著下降,已处于全行业亏损边缘。

  而降价风潮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则是,人们发现眼下价格战已混乱到了这种地步:消费者完全可以袖手旁观到厂家和经销商们“掐”出个所以然之后再出手。虽然一般消费者都有种“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但面对市场涨价异动,他们仍然表现得相当冷静,因为根据2004年的经验和铺天盖地的资讯,他们认为今年的车市大局依然是“降”。一位来看车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春节前后应该还会降,因为元旦和春节是车市传统销售旺季,汽车厂家、经销商选择这段时间大搞降价促销在情理之中。

  温和降价将唱主音

  针对掺杂在降价风潮中的涨价声,一位孙姓经销商表示,进入新年后,车市的整体形势还不明朗,厂家任务也还没下达,经销商自然不可能总亏着卖。此外逆市涨价也可以试探一下市场,另外一个因素是市场上部分车型供应量不足。由于春节期间厂家的产量会大幅缩减,所以会导致部分车型出现供不应求。但业内人士也指出,临近春节促销期,逆市涨价能产生意外的宣传效果,不排除商家或厂家想借此炒作。

  一汽大众厂家则认为,这与钢材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有关。2004年汽车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仅钢材价格就涨了一倍左右。再加上美元疲软,从欧洲和日本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也增加了成本。进口车市场出现的价格攀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本来将在今年1月1日废弃的许可证制度被延期,加上进口车将要实行落地完税、品牌专卖等政策,经销商对进货普遍持谨慎态度。但这位人士也断言:经销商逆市涨价不会维持太久。况且个别车型出现价格回升,也代表不了市场的主流,2005年车市价格还会下降。

  “2004年的车市让汽车厂家一下子冷静下来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分析说,由于没有完成销售任务,去年许多厂家吃够了苦头。他预测,厂家普遍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将让市场上的供需关系趋向平衡。虽然2005年的汽车价格仍然将稳步下降,但下降幅度将比2004年温和得多。

  国内大多数轿车厂家也开始放慢自己的脚步。在确定2005年产销计划时,国内11家主要轿车企业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保守姿态。相对于去年许多企业50%以上,甚至接近100%的增产计划,今年这些被调查企业普遍变得谨慎起来,增产计划一般在10%~20%。

  徐长明推测,在没有出现明显的政策性利好因素(如消费环境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大致会维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国内汽车产品的出口虽然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还不足以成为拉动汽车市场的主导性力量;汽车行业的并购与重组可能会加快,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和厂商可能会退出市场;10万~15万元的中档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降价还会是产品市场的主旋律,高档车市场也会加入到价格战行列。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