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警惕义务教育精英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14:39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陈方 “贫”与“富”好似横亘在公平两端的砝码,“嫌贫”还是“仇富”?当这样的若干争论我们还没来得及厘清时,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现状似乎也有了“济富不扶贫”的倾向。
在近日举办的“2004中国经济热点聚焦研讨会”上,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潘云良教授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报告,该报告明确对当下公布的普九数据进行了质疑,“近几年,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而且,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的多。”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财政预算内教育比重仍在降低,“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份报告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承认,“这基本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1月17日光明网、《经济参考报》) 坦率地讲,义务教育投资“济富不扶贫”的现状与倾向并不是“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的全部原因。农村经济本身的贫困,当下大学生就业前景的不乐观等诸多原因,“现实的”说服力很难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渗透到贫困地区人们的心中,从而上升为他们进行阶层流动的理念与动力。 时下,“公平”的概念正越来越多的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教育的公平应该是这个社会公平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说的形象一点,教育公平就犹如一个坐标上的原点,一旦把握不好它的进展方向,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要么越“正”越多,要么越“负”越多。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对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以确保各阶层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如果基础教育投资也“嫌贫爱富”,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的完成,恐怕永远会是海市蜃楼般的遥远。 更让人担忧的是,义务教育投资嫌贫爱富,还有可能造成义务教育“精英化”。看看那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里的小学生们的知识面有多么开阔:他们敲打键盘的小手是那么灵活,他们网络冲浪的资源是那么丰富,他们可以随口蹦出英语单词,他们可以随时参加奥赛的学习……而这些,与贫困农村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然,作这种比较,倒不是想牺牲城市孩子的拥有去满足农村贫困学生的需求。只是想说,如果历史的贫困和教育体制的积垢我们一时无法解决,那当下我们就该及尽所能去抹平这些的不平。比如基础教育投资应该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比如我们应该正视现实,而不是作出一些虚假的数字来粉饰太平。 义务教育的本义是强迫教育也是国民教育,即使在发达国家义务教育也是国家行为,政府有责任担负起提供有利于儿童入学的各种条件及机会,人民也同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务教育是坚决要摒弃“精英化”的。 事实上,专家已经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困境寻找了出路,比如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压缩高等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教育投入逐步向义务教育倾斜;比如调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融通与农村社会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出路值得我们深沉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