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人站立南极冰盖之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3:47 山西晚报
中国人站立南极冰盖之巅(组图)
  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北京时间18日3时16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

  南极冰盖挺进“大事记”

  从2004年12月12日迈出第一步,到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在历经38天的征程后,终于“登”上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回顾38天的非凡历程,南极冰盖队都经历了哪些重大节点性的“大事”?

  12月12日,冰盖队举行出发仪式,正式向冰穹A挺进。

  12月24日,进入海拔2800米的冰盖。

  2005年1月1日,突破3000米海拔高度,在南极迎接新年,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

  1月4日,冰盖队进入冰穹A区域,冰原上雪丘增加了许多,道路受阻,雪地车颠簸得厉害。中山站时间21时43分,距离中山站约1100公里处,队员们看到了1999年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留下的标志物。

  1月8日,50岁的机械师盖军衔出现严重高山反应,情况危急,经过国际救援离开冰盖队,此时,估计距离最高点“约五六十公里”。

  1月9日,抵达距离中山站1200多公里处,接近“不可接近之极”。

  1月9日深夜,成功到达了冰穹A的“北高点”,人类首次进入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

  1月17日,人类首次在南极冰盖冰穹A最高区域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钻取冰芯等科研活动同时展开。

  1月18日,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大量测绘后,南极冰盖队确认找到南极冰盖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300万平方公里内 除了冰盖队别无他人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足足准备了12年之久。1992年,在阿根廷举行的南极国际会议确定了考察南极内陆的17个冰雪断面,其中有一条主断面,东侧从南极半岛到南极点,美国人承担这一段的考察任务,西侧从中山站到冰穹A,再到南极点,这一段与中国预备进行的考察区域不谋而合。

  中国承担了从中山站到冰穹A的断面考察任务,做出了郑重承诺。迄今12年里,在一年一度的南极考察中,中国共5次派出考察队,一步步深入南极内陆冰盖。

  上世纪90年代的4次“挺进”中,首次冰盖科考因为受到设备的限制,考察队只向冰盖“挺进”了80公里;第二次,由时任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技处处长的秦为稼领队,他们向冰盖“挺进”了200公里;第三次和第四次,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李院生领队,分别挺进了500公里和1128公里。颇为遗憾的是1999年,冰盖队曾经深入南极内陆上千公里,达到了距离中山站1128公里的地方,并在茫茫冰盖上留下了标记,DomeA已经是触手可及,却因为粮草耗尽不得不折返。

  虽然没有抵达冰穹A核心区域和最高点,但前4次冰盖考察无论是在野外保障,还是在科学准备上,都为我国进一步向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挺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4年10月25日,5年前带着遗憾回国的李院生、孙波、徐霞兴、张永亮等人随第21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再次奔向冰穹A。

  这次重返冰盖,中国人更加有备而来:大型雪橇8辆,1个乘员舱,1个生活舱,1个发电舱,1个内陆临时观测站保温舱(将留在最高点)。为了应付紧急救援,还带了十多吨航空煤油———没有想到,它们竟在盖军衔的国际救援行动中当真发挥了作用。

  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夏立民处长粗略计算,约3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除了冰盖队,再无他人。
中国人站立南极冰盖之巅(组图)
冰盖海拔4000米 相当于青藏高原4600米

  出发前,冰盖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了充分准备,甚至连迫不得已放弃的预案都有。而南极的不可捉摸性,仍然让冰盖队经历了心理和生理的种种考验。

  机械故障考验着冰盖队。12月22日,冰盖队一整天都在冰裂隙区域里行进,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平时乐观爱笑的孙波严肃起来了,他不断用冰雷达探测前方可能有的冰裂缝。14时许,“PB170”雪地车将一条冰裂隙碾成了大洞,“PB170”晃晃悠悠地开过去了,而随后的车辆就有点悬。机械师盖军衔大喊一声:“刹车!”队医童鹤翔迅速向左打轮,雪地车在距冰洞不足一米处停下,冰洞宽半米、长四五米,边缘冻雪很薄,好险!

  车队越往南,“冰洞”和“冰缝”越多……这是冰盖队上次“来访”时所经历过的“冰缝阵”,车队小心翼翼地穿过,总算没有大碍。

  队长李院生心里非常明白,这次冰盖之行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冰穹A划分给中国,但德国等国家虎视眈眈,已经提出了考察计划,中国如果不成功,南极冰盖最高点的荣誉就可能将拱手让人。

  12月24日,冰盖队挺进海拔2800米地带,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油料不能充分燃烧,雪地车动力下降,出现“高原反应”。冰盖队再次选择“轻装”———留下14桶燃油、8箱航空餐。此前他们已在沿途留下了40桶油料;19日晚,冰盖队在距中山站464公里、海拔2550米处留下部分食品和物资。轻装可以前进,但冰盖队开始严格控制人和车的“消耗品”。

  风萧萧兮冰盖寒,壮士一去兮必能还。“PB170”雪地车终于因故障被留在距中山站760公里的地方,剩下的3辆雪地车昼夜兼程,虽然速度远不如前。

  2005年1月7日,队医童鹤翔为队员们体检,吓了一跳:队员心跳平均达到每分钟110次,血压也普遍升高。他告诫大家不要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如果出现高原反应并发症,后果将非常严重。”

  1月8日,曾两抵冰盖的盖军衔血压出现过低现象,而且出现心绞痛征兆。观察一段时间后,童鹤翔和“雪龙”号船医裴福余“会诊”,南极考察队领队张占海果断下令:因冰盖队已超出中山站直升飞机800公里的飞行半径,以人为本,立刻启动国际救援机制。“如不紧急营救,冰盖队无法前进,也无法后撤。”

  “由于气压低,所以高纬度的海拔4000米就相当于青藏高原4600米。”夏立民说,“我们做了预案,很多困难都预料到,但就是没有料到一位同志中途撤出。”

  严寒、暴风雪……雪地车行驶在浩瀚的冰盖上,犹如几片小小的树叶。
中国人站立南极冰盖之巅(组图)
“最高点”不等于最高水平 中国极地事业仍待“登顶”

  “长城站建在了南极圈外,中山站进了南极圈,但仍在海岸线上。而这次中国人则一举登上了冰盖最高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说。

  中国科学家在冰穹A的每一步,都是人类在这里的第一步。“这是国际上第一支到达冰穹A最高区域,并进行系统性研究的队伍,钻取冰芯和自动气象观测站,将为全世界提供一系列科学数据,意义很大。”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第21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张占海说,“有的地方冰厚超过3000米,浅的地方也有1000多米,研究地球地质变化,这里也是理想之地。”

  冰盖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建站选址。长达20多天的归途中,冰盖队还要进行包括选址在内的大量科考工作。野外考察回国后,冰盖队还将进一步“精确”最高点数据,还将把候选站址的有关数据提交给有关国际组织审核。

  “第三个站是度夏站还是越冬站?人员如何适应冰盖环境?这些都有待回国后进一步研究。”秦为稼说。

  1月10日,从冰盖队登上冰穹A北高点起,最高点的寻找固然重要,但也更具象征意义。它所象征的,正是中国极地考察在20年后迈出的新步伐:从沿海走向内陆,甚至在内陆冰盖建立第三个考察站。然而,也有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已经具备前往冰盖深处考察的能力,但是相应的能力仍需建立起来。比如说,冰盖队员在远离中山站800公里后,中国的直升飞机就“鞭长莫及”,只能依靠国际救援。

  正是基于对极地考察能力的忧虑,基于“一船两站”维持运行、难有大突破的现状,2004年,国家批准中国极地考察有关能力建设的报告,未来3年内,也就是到2007年,计划投入5亿资金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实施三大硬件改造项目:改造极地破冰船“雪龙”号,改造南极现有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以及用于极地科考的上海基地。

  从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到中国极地能力建设的加强,极地科考在中国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郭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