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GDP搭上“绿色快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5:43 深圳商报

  让GDP搭上“绿色快车”

  ——二谈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

  本报评论员

  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实现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跨越。那么,这“千里之行”如何“始于足下”呢?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05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等一系列数据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正在变成一套科学的硬指标体系。

  2005年深圳经济工作的目标,不是首先要有多少投资、出口、消费和GDP的增长,而是按照“效益深圳”的要求,首先争取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10%,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4%,空气质量和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在这个前提下,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建议提出GDP增长13%左右的预期目标。我们从此可以看出,深圳市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与过去不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发展速度目标,而是有前提条件、有效益要求的目标。

  经济学有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形象地表达出传统经济学的无奈和单纯速度发展型模式的缺陷。在这个理论中,被打破的窗子可以创造价值。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是,如果你雇上两批人,一批人挖坑,一批人填坑,这两个看似相互抵消的劳动都可以计算为GDP的增加值。基于对上述缺陷的反思,经济学家们提出用绿色GDP、福利或人文GDP替代传统指标体系。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发展观的转变和提升。

  全会提出的建设效益深圳的发展目标以及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顺应了世界经济的这一发展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效益深圳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而且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要处理好经济系统中速度、质量和结构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的关系;不仅要扩大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更要最大限度地削减负效应,追求最大的净效应。这是一次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有效益的速度,才会使人民群众真正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让GDP搭上“绿色”“人文”快车,不是赶潮流,更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基于对当下中国国情和深圳市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据权威部门统计,1985年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而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单位GDP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却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GDP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而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单讲GDP,已经持续不下去了。

  李鸿忠市长也给深圳算了一笔账:未来10年内,深圳市GDP完全可能达到1万亿元。但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简单推算,需要占用全市土地面积的90%,耗用3倍于目前的水电和环境资源。也就是说,如果深圳按照现有模式继续发展,土地、能源和水资源、人口容量以及环境容量都难以为继。

  谈到“和谐”“效益”,让我们联想起不久前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一般观念认为,增加财富就意味着增加幸福。但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中,美国人均GDP翻了3倍,但幸福度测试表明,美国人平均的幸福程度没有任何提高。而与此同时,美国人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对中国6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测试也证明,财富与幸福的正关系与人们一般认为的要小得多。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必要性。

  事实上,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就是要提高GDP增长速度的“含金量”,不求最快,但求最优;就是要降低单位GDP消耗的物质资源数量,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是要给经济发展树立质量和效益的中心;就是要给未来GDP的增长预留出更大的空间,让子孙万代永享幸福;就是要让GDP的增长体现出更大的综合效益,给置身于这个城市之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

  可以相信,从2005年起步的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建设,将使深圳持续发展与繁荣,将使深圳人民更加富裕与幸福。

  作者:本报评论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