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年商界变局解读(2)普马扩张式死亡的典型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9:2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1月10日,武昌中北路的普尔斯马特会员店突然关门歇业。随后,一条“普尔斯马特的老板携款逃跑了”的传闻让江勇心如火燎。江勇是普尔斯马特的供货商,从去年8月以来,普尔斯马特已经拖欠了他13万余元的货款。

  1月13日,北京普马玉泉会员店挂出“因停电暂停营业”的通知,门口保安悄声透露,停电是因为“欠人电费太多,被掐了”。当天下午,距此不远处石景山普马旗下的诺玛特超
市不少货架已经空空如也,原本33个收银台只留一个收银员象征着超市还在运作。

  1月14日,北京普马学院路会员店“本店内部调整,将在近期开业”的布告已被撕去一角。这家会员店早在一周前的1月6日就已宣布“暂停营业”。此前,有关普马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门歇业的消息不断从长沙、成都、昆明等地传出。可以肯定,如果没有高明的“救世主”横空出世,这家自命入列全球五百强的零售巨头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披上“洋皮”唬人

  普尔斯马特其实不姓“洋”,顶多算得上一只披着“狼皮”的羊。当然,那些热情引进普马的地方政府和向普马进贡“入场费”的供货商们获悉这一真相时,普马已经光环不再且沦为他们的包袱了。

  凡成功入驻中国的外企,都能心领神会地把其基本的经营理念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经营之道。中国普马的创始人显然背离了这条法则,忽视了哪些原则该入乡随俗,哪些精髓该誓死捍卫。

  1997年初,中国普马首家会员店落户北京学院路时,所有的筹建者都期望将这个西方的会员制模式原汁原味地植入中国,其钢架和冷冻设备都从美国原装进口。开业后,该店还由多名美方顾问担任高层管理,在每个货道还有两名促销员教授顾客如何使用微波炉爆玉米、用多少百分比调果汁。良好的口碑和正确的选址使学院路店在开业后的第二年春节就创造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

  然而,从一开始,中国普马就忽视了最基本的因素———会员制的适用条件。按照国际上流行的说法,只有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国民才基本具备会员制消费的能力。比起其他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扩张策略,普尔斯马特的区域扩张策略显得非常“另类”,除了占据北京外,中国普马竟然将重点放在西南市场,在那里,普马尝尽了血本无归的滋味。

  中国普马还违背了众多外资企业始终坚守的诚信原则,它没有向自己的供货商和会员如实交代,自己并非号称全球五百强之一的普尔斯马特(PriceSmart)的中国分公司,只是一家租用美国普尔斯马特这块牌子和采用其经营模式的“贴牌”民企。在成立后的几年里,它自命美国普马的分支,换得地方政府的优惠条件和供货商的信任。

  贪多求大的暴户心态

  相比之下,普马最不应该违背的信用还是如期兑现供货商的货款和严格履行对会员的承诺。因此,当供货商在普马各会员店门口打出“普尔斯马特还我货款”之类的横幅标语并宣布断货后,其空荡荡的货架再也无法兑现对会员的庄严承诺。普马自此名誉扫地并踏上了无法自拔的死亡归途。

  媒体披露,普马欠钱不还是因为其资金链断裂,资金链断裂是因为其盲目扩张和经营不善。这也是众多中国零售企业不幸阵亡的共因。

  普马北京学院路店开业并取得成功后,感觉良好的决策者迅速开出第二家、第三家会员店。与此同时,普马决策层笃信“谁更快占据二级市场,谁就抢占先机”。于是,普马把扩张的触角伸向绝对属于二级市场的中国西南地区。

  当普马醉心于高速扩张的步伐时,会员制水土不服、亏损增大的消息不断从四面八方传来。而此时,普马已经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因为每开一家会员店就要投入上亿元,这笔投资只能来自银行贷款或挪用供货商资金,因此一旦银行紧缩银根、供货商翻脸,普马旗下的四十几家店就只有等死一条路。等到普马清醒过来并开始创建非会员制的购物中心———诺玛特超市时,已经深陷债台高筑的泥沼。然而普马此时却确立了一个奇怪的理念:“不发展是等死,而发展是找死,但也许还有活的机会”。从而陷入了“当一家店出现亏损时,只能期望再开新店以平亏”的恶性循环。当普马从2002年底的24家连锁店膨胀到2003年的36家时,在北京海淀区法院起诉普尔斯马特还债的案件也随之从57件递增到107件。

  如此普马风格与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扩张步伐大相径庭。就凭这一点,在与外资的较量中,普马也只有败北的命。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解禁前夜,国内不少零售企业又掀起了扩张狂潮和加快了争夺二级市场的步伐,不知他们会否重蹈普马覆辙?盲目扩张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这是零售业的大忌。此前破产的福建华榕超市、辽宁三和百货有限公司拖欠供货商货款突然死亡,广州美国花购物中心因资金周转失灵被迫退出江湖都是犯此忌讳。

  普马悲剧在很多民企身上都可能上演。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众多企业终究难以摆脱贪多求大的扩张、难以从沽名钓誉的光环中超脱出来、难以从内心确立消费者本位原则及安身立命的诚信原则、难以真正实现精耕细作的经营理念……因此,形式上的“洋装”无法掩盖普马致命的本土内核,其归宿毫无疑问就是一起典型的扩张式死亡———上吊自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