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勾画2005年蓝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10:37 东方网-劳动报 | ||||||||
今年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确定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幅略高于经济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4.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达到2.4%、3%以上。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到1.02吨标准煤以下。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8%左右。工作推进中把握好六个关键 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注重加强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注重做好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两篇文章,为全国发展多作贡献。 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注重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谋划好“十一五”发展。 报告摘要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围绕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竞争力。实施《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选择若干领域进行试点,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依托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等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全国性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展业、旅游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实施《上海商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升发展商贸业。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推动城市信息化 进一步落实《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注重完善机制,发挥功能。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拓宽“部市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基础性、应用性科技研究,占领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加强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着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落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深化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继续加强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落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实施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设施总体规划,建设若干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推进一批功能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公共卫生,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实施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为载体,丰富和实践上海城市精神。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调控坚持“三个为主” 认真做好世博会筹备工作,完成世博会法定注册程序。坚持办展与后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深化世博园区实施规划,推动世博园区动拆迁等前期开发工作,加快推进世博会重大项目建设。继续优化黄浦江两岸重点地区岸线规划,增加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完成外滩风貌延伸段建筑立面整治,加快推进黄浦江两岸重点地区开发建设。 继续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按期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和东海大桥工程并投入运营,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显著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和能级。加快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浦东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推进第二座航站楼建设。完善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整体效能。 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调控原则,加大配套商品住房建设力度,扩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量,适应广大市民的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应结构不断优化。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满足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积极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探索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赁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实行公有住房低租金制度,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加快综合“平改坡”及旧房成套化改造。保持合理的动拆迁规模,落实动迁房源,重点确保轨道交通、世博园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地块的动拆迁。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全面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把上海建成生态型城市的目标,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崇明岛规划控制、土地控制和生态保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 大力实施“公交优先”交通发展战略,坚持“远近结合、建管并举、标本兼治”原则,将交通发展长期战略、中期目标和近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交通排堵保畅工作。 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土地管理。深入贯彻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双增双减”要求,加强规划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快各类规划编制,加强规划执法,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按照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细化“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制定各行业用地标准和开发区项目准入标准,严格土地管理,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多种模式、分类指导的原则,基本完成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造,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中小企业改制重组。提高本地上市公司质量。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思路,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项目招标等方面逐步实现各种所有制一视同仁。 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拓展信用产品应用为重点,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加快信用信息归集,建立完善信用产品使用制度。加强信用法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和发展征信服务业。发挥消费者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推进浦东开发开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浦东新区要继续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抓住国际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强化重点功能区域的集聚辐射效应,努力把浦东新区建设成为上海“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在产业功能升级、研发功能强化、孵化功能完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继续把跨国公司作为吸引外资的重点,使上海成为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采购中心的集聚地之一。 发挥上海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加快推进“三个集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明确区县功能定位,立足区县各自优势,加强对区县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引导。 加快推进“三个集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宅基地置换试点,合理归并农村自然村落和居民点,引导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完善工业区发展政策和机制,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把郊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郊区试点城镇和小城镇发展,发挥郊区城镇在集聚人口和发展产业中的作用。 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发挥都市农业的经济、生态、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积极推进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 按照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建设试点,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强化街道办事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发挥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促进社区公共资源整合。加强社团管理。探索建立义工服务制度,推动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 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把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结合起来,将政府促进就业的重点转到鼓励创业、引导就业上来,形成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良性机制。完善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培育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重点解决征用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医保购买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基本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加快门诊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社区。巩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通过积极就业改善生活。 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在全社会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去年工作 经济保持平稳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4.5%。 研发和环保投入继续增加。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和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2.29%和3.03%。 促进就业实现预期目标。新增就业岗位预计6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为4.5%,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预计比上年上涨2.2%。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0.2%,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 加快中低价商品房建设,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 初步建立了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框架,宝钢和上汽集团跻身全球500强企业行列。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金额预计6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世博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交通排堵保畅。新建公共绿地1240公顷。 推进科技创新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发挥实效。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了“万人就业项目”,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约6.7万人。加大了对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约15.3万个。 相关专题:2005年上海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