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京新规划:人口控制将通过引导实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01:42 京华时报 | ||||||||
作者: 潘澄清 市总规修编办主任谈绪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新规划”)。昨天,市规划委员会副总规划师、总规修编办主任谈绪祥就总体规划修编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谈绪祥透露,未来将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多种引导措施控制人口规模。
关于人口 通过引导达到控制 记者:新规划提出,北京人口规模2020年要控制在1800万左右。而按前10年年平均2.2%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人口将达2100万。北京将通过什么方式控制人口规模? 谈绪祥:1800万是一个基本判断,并非一定要达到的目标。所谓控制是通过引导的措施达到控制的目的,并非计划经济下采取强硬的、一般性的行政管理措施。 经济方面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去改变城市的就业结构,对人口分布进行引导;可以扩大周边城市就业领域,增加岗位来分解北京人口聚集的压力;还可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利用对城市产业、项目门槛的管理来遏止低端产业在北京集聚热引起的人口集聚。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培育适宜发展的产业 记者:新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谈绪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压力依然很大。通过总体规划目前达成一个共识:历史文化名城要培育适宜发展的产业,这些产业要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环境相适应,要实施积极的保护策略,不同于以往单纯消极地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例如可以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防止历史文化名城的衰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保护,而不是仅仅依靠强行规定。 关于宜居城市 目前没有量化指标 记者:新规划首次将“宜居城市”写进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但究竟什么才是宜居城市? 谈绪祥:并不是说我们出门多远要见地铁、绿地就是“宜居城市”。“宜居城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我的理解是,“宜居城市”应该从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是否优良、安全环境角度、就业创业环境角度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目前北京面临巨大生态环境压力和许多问题,很多人对“宜居城市”目标提出质疑,但我们也要看到北京在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进步,北京绿地面积在全国排名领先。此外,在环境建设管理方面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所以我认为“宜居城市”仍然是一个可达目标。 关于城市性质 不提经济中心概念 记者:新规划明确北京的城市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为何没有将经济中心列入城市性质? 谈绪祥:对首都来说,最重要的特色是政治和文化,经济是必然要发展的,也是城市发展的一般性特质。北京如果是经济中心,上海、广州也是,我们没必要过多表达经济中心位置。虽然以前也想提经济中心,但专家研究认为,这无法表达出北京特色,甚至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关于交通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 记者:新规划对北京交通发展方向是如何描述的? 谈绪祥:未来公共交通将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出行总量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意味着限制小汽车发展,重点是公交枢纽的建设。 关于南城 南城发展注重质量 记者:新规划中并未用大量的篇幅描述南城的发展规划,为什么? 谈绪祥:这不意味着对南城的发展不够重视。2003年在研究空间发展战略时就开始高度关注南城的发展。但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必须是理性的,不能“四面开花”。南城的发展目前还受着很多局限,比如南苑机场和土地开发的限制,因此南城的发展是渐进的,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