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岂止是禁赌史上的一个创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11:12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郭光东

  你如果喜欢玩麻将又习惯来点小刺激的话,那一定久经这样的锤炼:无论酷暑严冬,都得紧闭门窗;无论输赢多少,都得宠辱不惊;洗牌要默默无闻,彩头要小心藏好,门外有一丝脚步声,你的心脏就会怦怦乱跳……身边人的惨痛教训已足以令你谈警色变,一旦被疾恶如仇的邻居举报或者直接被巡查的警察逮到,“身败名裂”不说,随后的治安罚款、行政拘留等等就等着你了。

不过,现在你不用这样难为自己了。一周前,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指出:“对群众带有少量彩头的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不以
赌博行为查处。”

白副部长这番“区分赌博行为与群众娱乐活动”的话,不仅喜好“小赌怡情”的人听来受用,恐怕执行禁赌任务的警察也乐见其成。因为这样一来,有限的警力就不用东奔西突,陷入清理“小赌怡情”的琐屑之中,能把好钢用在打击“六合彩”、网络赌博、赌球赌马等大赌豪赌的刀刃上,确保正在开展的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收到全功。

当然,个别警察也难保会因此不高兴。

他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为了完成所谓的罚款任务而不务正业,专事查处一家一户的小赌,令其小赌也“败家”。

白副部长的一番话惹得几家欢乐几家愁自是难免,但“区分赌博行为与群众娱乐活动”,无疑更有利于禁赌行动的有效和成功,称之为新中国禁赌史上的创举,也不为过。同时,值得每一个中国公民欢乐的,还在于此种区分所显示的非一刀切、去简单化,透出的执法观念的巨大转变。

这种区分,首先体现了执法者对社会习俗的正视和对人性弱点的宽容。

从社会习俗来看,麻将是“国粹”自不待言,时下很多老年人甚至待业人员,还把打“小麻将”、“斗地主”等作为消磨时间的一种重要方式,亲友间联络感情,也往往以此为媒介,当然不带彩头是玩不久的。从人性或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是趋乐避苦的动物,同时也是喜欢冒险的动物,人们总是希望好运气能够伴随左右,好赌应当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可是,如果立法者、执法者只是“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理想主义,忽视社会现实和不能容忍人性弱点,则不仅会徒然耗损宝贵的法律资源,还会减损法律的尊严。

这方面,美国上世纪初的禁酒令可资佐证。

美国具有很浓厚的清教徒传统,很多人追求一种“禁欲苦行”的生活,并希望以法律手段制裁酒徒。终于,1919年,国会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规定一切生产、销售、运输酒类的行为为非法。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夜之间,美国人就无酒可喝了。禁酒令创造出了一个新行当:私酒贩子,并给他们带来暴利。事实上,当时偷偷违反禁酒令的行为是如此普遍,使得该法律几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1933年,美国国会只得通过宪法第21修正案,取代第18修正案,全国禁酒令宣告彻底失败。

这段历史昭示,任何良善、崇高的立法、执法动机,如果违背民心和普遍习俗,就不能收到预料的效果。

其次,“区分赌博行为与群众娱乐活动”还体现了公权对私权的合理避让。

本质上讲,赌博是没有直接被害人或自己就是被害人的违法犯罪。正因如此,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赌博不对其他人构成危害,主张将其合法化,但考虑到目前的国情和它可能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的危险,以及在历史上曾频繁出现过的倾家荡产的惨痛教训,这种提议似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不过,这种主张也在提醒执法者,一般而言,人们可以独立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并承担其后果。彩头超过其承受能力,他自然就不会继续娱乐了。相反,如果一刀切地禁止所有用财物作注比输赢的活动,就显得过于“为民作主”了,也可能给偷窥个人隐私、公权介入私域打开方便之门。

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夫妻在家看黄碟”事件,就为此提供了最佳的注脚。该事件最终以执法机关赔礼道歉并给予赔偿而结束,这说明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越来越受重视,也说明了社会观念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要公民个人的行为没有损害到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就不得动用公共权力进行干预或者惩罚。现如今,对群众带有少量彩头的娱乐活动不以赌博行为查处,就再一次为公权与私权的合理划分提供了新的注脚。

鉴于以上理由,“区分赌博行为与群众娱乐活动”又岂止是新中国禁赌史上的一个创举?

当然,这一创举可能还与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不尽一致,但这个“陈年”老条例也早该改了,事实上它也正在被改。可不管怎样,至少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游子归家的你可以这样提议:“妈,来打八圈麻将,带彩的哦!”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