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原市委书记自杀后纷扰难平(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4:04 南方都市报 | ||||||||
父与子 理想和世俗的冲突 不管余寄生死亡的真相如何,作为余小平的父亲,他的压力和痛楚是显然存在的。据一位和他走得较近的人士说,他既要承受外界对儿子突然自杀生出的种种猜测和非议,又沉
邻居则从余寄生这1年半来的老态看出这种打击之重。他们见到余寄生偶尔从3楼的居室里出来,蹒跚走在小巷里,好几次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老人的病情早前已现端倪,只不过在儿子死后更加严重了。2001年底至2002年初,他曾独自在宜春郊区一家托老中心疗养过4个月。这家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余小平自杀后,余寄生又到这里看了看,说想继续住一段时间。但等他们上门去接时,舒维简挡在了门口,不让老伴去。 这个细节似乎证明了余寄生无法排遣的孤独和不被家人理解的苦闷。这种折磨太深,使他有了逃避的念头。 实际上,余寄生与某些世俗的格格不入在宜春的律师界广为人知。 据上述人士说,余寄生幼年随父亲从河南商城逃难至江西,故名“寄生”。1957年,他在江西省高院院长秘书的位置上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宜春下属的奉新县,在奉新县司法局法律顾问处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被评为“江西省十佳律师”。退休后在宜春市创建宜春地区法律咨询服务所。这也是宜春最早的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4年后退出,到宜春市房地产公司任法律顾问。90年代末彻底淡出江湖,赋闲在家。 这种历经磨难的职业生涯,锻造了余寄生不同常人的个性。江西省司法厅律师处原处长汤忠赞称他是一个“耿直敢言、令人尊敬的好律师”。 余寄生当年的一名学生称,很多律师办案中会考虑现实和人情因素,但老师忠实于事实,忠实于法律,严格按照法律条款办,是即是,不是即不是。法庭辩论中由于太较真,常让对方和法官下不了台。但也因此精彩迭出,吸引不少律师到场旁听。 余寄生同时对弱者充满同情。在司法援助机制尚未建立时,他所在的法律咨询服务所就免费代理了一些弱势群体的案件。 余的法律水平也是相当之高。宜春律师张雪术对他的评价是:“材料写得又快又好,反应非常敏捷,是宜春这么多年来最好的律师。” 在宜春律师界,“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余寄生都被尊称为“余老”。但优秀的人往往又是孤独的。据他的学生讲,“宜春市能和老师谈得来的没几个”。“他只和他看得起的少数人来往,也只教他认为有潜质的年轻人。” 这种强势性格显然有它的局限性,至少在这名学生眼里并不是毫无挑剔。“他说一不二,有些大男子主义,爱面子,容易自闭。” 余寄生被公认是个完美主义者,这种完美主义可能对余小平潜移默化。有媒体认为,余小平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外表还是精神气质,都努力“扮演”一个完美的市长,他是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而自杀也正是不想破坏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但追求正统思想的余寄生,和在官场游刃有余的余小平,又肯定不是志趣相投。 宜春一知名律师记得,1991年余小平还在原宜春市(现袁州区)做副市长的时候,因为犯了生活作风错误,被父亲当着这个外人的面,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余老的家庭教育很是严厉,可以说,没有余老,就没有余小平。” 随着余小平在外官越做越大,回家聆听父亲教诲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余老开始把握不住儿子了,他显然发现,儿子把官场的圆滑带到了家中。余小平听父亲讲是一套,背后做则是另一套。” 但余小平的堂弟媳李萍觉得,“堂哥很正派,绝不是贪官什么的”,“他家的人也从不在外面撑他的牌子,堂姐一直辛辛苦苦教她的书。”余小平的岳父讲到,以前他从台湾招来一个商业项目,先期款项也打来了,但时任原宜春市副市长的余小平,觉得岳父在其中运作容易给人误会,就坚决劝他把这个项目退了回去。 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余寄生逐渐对貌合神离、渐行渐远的儿子生出失望和不满。在郊区托老中心疗养时,有朋友问“儿子对你怎么样”,他摆摆手:“别提他了,反正我谁也不靠,只靠自己。”他还劝来往的几名律师:“你们的职责是匡扶正义,就不要想着当官了。” 完美主义的余寄生,在世俗面前无法实现完美,只好与尘世相对隔离开来。早在1995年,他就在家中和学生谈佛学至夜深。告别律师生涯后,他从不搓麻打牌,也很少在亲友间走动,只关在两室一厅的简陋家中,研读最新法学精神和争端。此外,《红楼梦》、《二十四史》等历史、文学书籍也是他的陪伴读物。 儿子自杀后,余寄生更是足不出户,他腿脚不灵便,常坐在轮椅上,独自看书至深夜。他拒绝了很多曾经的朋友和学生到他家中探访,这点,连他的亲家都叹说“他很难很难和人沟通”。 这种“夜寂寥,谁与共鸣”的孤独苦闷,似乎为他的“自杀”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一名与他往来较多的律师则坚持认为:“余老性格相当坚强,不可能自杀,如真要自杀也不会挨到现在。” 不管怎样,正是余小平的突然离去,加剧了余寄生的这种心理演变和生理的迅速衰老,也继而加快了他的终老。却没人想到,竟是这么一种方式。 同城居住的他的亲家,余小平的岳父,好像没有受到女婿自杀阴影的太多影响,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余小平死后不久,他老伴也因病去世。但事后不久,几乎每天早上,老人又出现在江边,打拳,散步,“照样还是乐呵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