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沪上高校:育人为本不动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7:29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陆静斐

      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的抽屉里,有一本他特别珍惜的红色封面证书,那是复旦大学团委颁发的《复旦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聘书》。在复旦校园里,像于海老师一样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有50余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知名学者和中青年骨干教授,他们和大学生一起在寒暑假组成一支支实践队伍,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民情。

      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系,将理
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已成为上海高校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之一。同时,各高校还紧紧抓住“两课”理论学习的主渠道和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主阵地,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大环境,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封家书,让学生感悟亲情

      摊开纸,拿起笔,静下心来回味父母的恩情,许多学生感慨万千。当电话、短信、上网成为人们主要沟通方式,而写信渐渐淡出人际交流舞台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2004级新生,却又重新拿起了笔,给自己的父母写去了一封封家书。

      上海外贸学院在新生中举行的“一封家信”活动,正是为了通过感悟教育,帮助青年学生融会知识、拓展素质和增强能力。让青年大学生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达到自我感悟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同样,上海市各高校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认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纷纷开展了以养成教育为重要内容的行为指导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十分注重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一方面,在本科毕业生中倡导“诚实履历”,做到个人履历不掺假、不掺水,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另一方面,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道德大讨论,从规范学术道德、拒绝学术腐败入手,要求研究生“欲求学问,先学做人”。

      一批教师,打造育人品牌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加强和改进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堂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阵地。

      如今的高校德育课已不再让大学生们“忍不住想逃”。同济大学的毛惠彬老师担任研究生“两课”教学,他的课堂经常热闹非凡。毛惠彬说:“为了当好‘导演’,每次上课前都要准备大量的史料,辛苦点但快乐。”他的课争辩激烈、气氛热烈,常常引得在其他教室自习的同学纷纷前来“蹭课”。

      如今,沪上高校“两课”教师中,出现了一大批像毛惠彬这样,以个性化的授课方式、贴近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打出“品牌”,并拥有大批学生“追星族”的教师。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创新教学、完善学科体系,还积极开辟课外教学的一片天,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辅导,使高校德育教学更有吸引力,也使这三尺讲台有了更强的向心力。

      一组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沪上高校纷纷采取“课堂——基地——社会”等小、中、大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满足大学生的实践需求。如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活动、辩论赛,组织受大学生欢迎的人文讲坛和科学讲座,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各种下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先进的厂矿、企业、农村,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民族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各高校希望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