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构筑立体海啸监测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09:54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陈斌 上海正在计划“编织”一张从万米高空到千米海底的全方位海洋环境监测“大网”。在昨日举行的“地震、海啸与减灾”研讨会上,来自上海市海洋局和地震局的专家介绍了目前上海市的海啸监测系统和将来发展的方向。
据上海市海洋局科技处处长崔海灵介绍,海啸主要分成两类: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不久前的印度洋海啸就是由地震引起的,属于地震海啸。而上海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周边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极小,所以基本不会遭遇地震类海啸。但作为海边城市,上海临海区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风暴,所以上海主要预防的是风暴海啸。据上海市地震局预测,根据上海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和历年积累的数据分析,2005年上海行政区内不会发生大于5级的地震。 海洋地质专家马在田院士表示,上海目前在临海区域发展很快,因此,为本市提供燃气的东海油气勘探项目及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等重大工程都涉及海洋安全问题。 马在田表示,近50年来,上海地面一直在沉降,而海平面却因温室效应在逐年增高。在未来数年内,上海临海平面将共上涨22至29毫米,到2013年则预计上涨累计超过35毫米,一涨一降之下,海洋对城市的威胁将日益增大,所以建立全方位海洋监测网将为上海今后经济发展做好保障。 据崔海灵介绍,目前上海的海啸监测网络主要包括:多颗高空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低空遥感飞机和海面大浮标探测器。这些设备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多维空间的监测网络。但崔海灵表示,目前这张网络只能算是一张“小网”,最大缺点是监测距离短,范围不够广。而“网”撒得越大,收集到的信息才越多,对灾害的预警或预报就能越早。崔海灵说,“编织”一张更大更密的“网”将是海洋局今后的工作重点。 上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属国家863项目,是关系到我国东海、黄海沿岸地区安全的重要环节。崔海灵描述说,将来上海建立的比较理想的全方位网络将包括多颗卫星、多架遥感飞机、多艘海洋测报船、多个海面浮标及海底监测器和潜艇等。而目前上海只有一架飞机,一个浮标显然远远不够。今后上海海洋局将在设备种类和数量的扩充和提升上加大力度,争取尽早“编织”出严密的监测大网。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