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就业“瞄准”京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16:49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王歆效

  2005年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2500万人,如果按GDP年增长8.8%预测,新增工作岗位只有900万 个,还存在1600万个岗位缺口。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即将毕业的338万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呢?

  毕业生多,就业岗位

  少,这不仅是全国

  各有关部门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对于一直受到大学生青睐的北京、上海等热门城市来说,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提前找工作

  2004年12月1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 在会上指出:要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则 表示:“4.6%”意味着今年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

  眼下虽然距2005届大学生毕业还有半年时间,但面对就业的压力,很多大学生已经提前展开了求职工作,参加各 种招聘的学生络绎不绝。在这种情况下,供求差异越来越明显,比如北京在2004年11月20日开始举办的几场“网上双 选会”上,有450多家企、事业单位发布招聘毕业生信息,需求职位只有7000多个,而登录的毕业生却有55000多 名。

  京沪优势明显

  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服务部朴久富处长介绍,2004年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热门地区和热门 行业显得过于集中和拥挤,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难局面,而从西部地区人才市场供求形势看,部分专业仍旧供不应求,管 理、工程、财会、计算机、教育等专业职位需求依然旺盛。

  尽管西部人才需求旺盛,但大学毕业生却有自己的想法,来自宁夏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04届毕业生刘宏对记者说 ,“来京学习4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环境,不愿意再回去了。而且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无论是就业,还是要出 国深造,机会总要比家乡多些。”

  “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比中小城市要强得多,况且生活环境也好,我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现代化生活,再回家乡肯定难以 适应,如果在北京找不到工作,我就去上海,反正不想回老家工作。”一名来自山区的大学生对记者说。在采访中,抱有这样 想法的应届毕业生很多,很少有学生愿意回家乡工作。

  “大学毕业生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总有一份期许,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国内著名职业规划咨询专 家白玲表示:“大学生毕业愿意留在大城市是一个现实。但实际上不少中小城市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就业平台,只是 不少大学生的期许不在那里,所以往往看不到。”

  西部就业难成最爱

  虽然国家早就推出了“西部人才大开发”计划,团中央等部委也联合推出了西部志愿者计划,但西部地区实际使用人 才数量仍较低,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明知西部地区需要人才,但就是不愿意去。

  不仅是在京沪两地就读的大学生,不少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也看好这两地。西北大学的李延,就利用假期特地赶来北 京参加招聘会,“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我们西部的大学生怎么就不能来试试身手?我只能算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 的一个,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延向记者抛下这句话,又冲进了会场。

  与尚在为求职而打拼的李延相比,目前供职于上海一家出版公司的陈璨,应该算是个幸运儿。她对记者说:“谁不知 道在北京、上海找工作难,本地生有时都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更何况我们这些外来户。但即便像我这样落不下户口,我也愿意 ,因为怕远离了现代的生活气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的韩老师对大学生“偏向虎山行”的作法表示了担忧,她表示:“现在人们所谈论的大学生就业 难,其实更多地体现在京沪和开放较早的部分沿海地区。”据韩老师介绍,“2005年,仅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有15. 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万人。虽然2004年北京市就业岗位上升到了56676个,同比增加了15%,但是供 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户口指标不再重要

  京沪两地的本地生,在户口问题上有着先天优势,他们即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户口不会变,而外地生就没有 那么幸运了。据了解,目前京外大学毕业生户口留京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找到有接收指标的单位,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然后与接收单位、学校共同签订一份三方合同,这是一般途径,但其数量有限,以在京就读的外地生为例,仅占外地生总数 的10%左右。

  再一个方法就是去中关村。为满足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北京市出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接收 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办法》。其中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凡属于材料齐全、符合《中关村科技园 区条例》规定条件的,市人事局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为其开具《报户口介绍信》。

  而在上海,外地大学毕业生留沪则需要通过“评分”审核,具体讲,就是沪外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填写《非上海生源 应届毕业生申请表》(俗称“蓝表”),并把相关材料递交给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此后有关部门会根据学生的情 况通过计算机作出“评分”(评分标准可以查阅上海教委网站),然后根据上海当年给定的户口指标等综合因素,确定最终落 户人选。

  落户京沪的路径就在那儿摆着,但谁能走得通是另一个问题。不少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也不得不先把户 口的事往后放,而先解决就业问题。中华英才网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小文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到大学校园为企业举行招聘会, 在与大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与前几年相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是不看重户口,而是在与发展机会相比较的时候,他们把户口 往后放了,但如果京沪这样的大城市有企业能接收他们的户口,那他们往往会首选这家企业。

  有专家指出,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将有利于推动就业人口的加速流动,而且终将有利于全国人才的整体流动,这对 中国人才的整体构架将极为有利。

  先立足再发展

  来自同济大学对该校2003届5558名毕业生的一份调查显示,期望薪水2000-3000元/月的占了总人 数的57.2%,3000元以上/月的则有24.5%,1000-2000元/月的只有18.3%。但实际上,仅有4 %的学生薪水在3000元/月以上,2000-3000元/月的有29.2%,1000-2000元/月的则高达54 .1%,甚至还有12.7%毕业生的薪水在1000元/月以下。

  谈到薪酬问题,陈璨笑着说,“刚到上海,我每月收入只有1500元,心里挺自卑的,我觉得我的价值远大于此, 但首先我得在这里站住脚,随后再图发展,现在我每月基本收入3000元,有时还会更多,对此我已经很满足了。”

  与陈璨有着相同想法的还有刘宏,她在北京刚工作的时候,月收入也就1200元,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收入已贴 近2000元了。“收入与一个人的能力没有必然联系,为了今后有更大的发展,暂时收入低没关系,只要能有地方住、有饭 吃就行,是金子总会发光。”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大学生都抱着“先立足,再发展”的思路。中国就业研究所的杨伟国教授表示,就目前的 就业压力来看,这种想法也没什么不对,积极进取的就业方式加之个人的努力,如果可以做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对于他们的自 身发展也是一种激励。

  而白玲认为,“先立足,再发展”的就业观值得提倡,但如何在立足中谋发展,需要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同时她还 强调,大学毕业生择业应该全面考虑,地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同时也应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规划相结合。毕竟不可能所 有大学生都能在京沪这样的大城市立足。

  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呢?对此,社会上的声音很多。但不管是端正就业心态,还是尽量提供更多 的就业岗位,这些似乎都远水解不了近渴。看来,“毕了业就失业”的现象,还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