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企业的坎坷国际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17:01 新世纪周刊

  《经济学人》2005年1月14日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产生了一些大公司,这些大公司中有十几家已经被评为《财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大 部分在国内处于垄断或接近垄断的地位,它们被称为中国的“冠军企业”。

  生产交换机的华为公司为自己的经营成果而自豪,因为他们把产品卖给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海外有3000多名员 工,2004年有2/5的收入是在国外创造的。有了这样的成果,他们会问,我们不是全球性公司吗?《财富》杂志的标准 是,如果海外销售额占到其销售总额的20%以上,那么,这个公司就称得上是国际性公司。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的答案应 该是肯定的。

  在中国,同样有这样自信的公司还有生产白色家电的海尔、钢铁生产领域的宝钢、计算机领域的联想。他们认为,这 些在国内市场首屈一指的企业将很快在国际市场上变得耳熟能详,但这些中国“冠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角色可能跟大家想象 的并不一致。

  国际品牌的缺位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脚步还是相当软弱的,它们对外的直接投资在2003年仅为29亿美元,而从国外流入中国大 陆的投资却高达500亿美元。许多经济观察家做了这样的比较:韩国经过10年的发展就成功建立了自己的重工业,并且为 培养消费者所熟悉的品牌奠定了基础,但中国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给世界一个成熟的品牌。

  在并购、再投资和管理模式的细化等方面,中国的公司与国际知名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四通在 PC市场上曾经领先于联想,而现在前两家公司将近悄无声息。德隆集团以非常便宜的价钱购买国外的老品牌并在中国生产以 降低成本,这被业界认为是聪明的做法,直到2004年,德隆因为高额的负债而倒闭。

  这些公司都有接触资金、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国内市场的途径,马萨诸塞州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GeorgeGi lboy认为,这些公司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产品不好,而是因为经营理念和商业战略的失误,而这些问题将使今天有可能成为 世界一流企业的公司最终一败涂地。

  核心竞争力的羁绊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最近几年,在电子产品的进出口领域,中国每年平均有12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大部分的高 科技企业都在从事低附加值的组装工作,而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工作都依赖进口,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现在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因为企业经常可以利用这一条件获得短期的发展。

  麦肯锡上海分部的GordonOrr认为,当跨国公司把在国际上久经考验的商业体系带到中国的时候,中国公司 却依然依靠“蛮力”——通过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考虑其他的解决方案。如果不改变现状,它们不仅不 能与国际一流公司竞争,也不能走出国门,甚至连他们已有的国内市场也要失去。

  当然,中国也没必要非要制造出一个索尼或三星,Gilboy认为,“人们假定中国创造世界一流品牌只是时间问 题,但中国公司并不会按照日本或韩国公司的模式发展。美国的公司以擅长突破性的革新而闻名,日本企业追求精益求精,而 中国的公司可能仅仅是在使产品变得更便宜这方面比较在行”。如果真如他所言,中国可能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制造无品牌的中 间件的能力,而不是像日本和韩国那样发展自己的品牌。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