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软实力:悄然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17:11 新世纪周刊

  中国的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中国正在以一种建设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在对外交往中 也表现得更加成熟与自信。

  “软实力”(SoftPower)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研究“软实力”,对于制定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 对于中国发展、改革和开放都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球化时代更应重视软实力

  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曾任美国国防部长助理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的JosephS.Nye教授认 为,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SoftPower),国家领导人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是 错误的。

  20世纪90年代初,JosephS.Nye最早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他指出:美国不仅应当保持最强大的经济 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应当保持最强大的软实力。这个概念提出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过,最近几年,这 个概念开始反映在美国领导人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言论中。例如,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近日答记者问时说:“美国需要硬实力来 赢得世界战争的胜利,但是,美国非常重视使用软实力。”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喜欢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并将其作为英国发展 政策的组成部分。

  根据JosephS.Nye的界定,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Attraction)来实现发展目标, 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JosephS.Nye认为,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他 猛烈抨击美国政府对于伊拉克的战争政策,认为美国对于伊拉克战争并没有真正消除恐怖主义对于美国的威胁,反而使美国的 软实力蒙受巨大损失,使美国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一些国家,甚至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在疏远美国。JosephS.Ny e认为,为了赢得反恐怖主义战争的胜利,美国应当更多地诉诸于软实力,而不是武力。

  软实力不需诉诸武力

  JosephS.Nye教授认为,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一个国家的文化、 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影响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于武力 和经济制裁。

  JosephS.Nye认为,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美国每年新移民数是德国的6倍,居世界第一,其中德国 为世界上第二大移民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国;在全球160万留学生中,在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占总 份额28%,英国以14%居第二;美国的出版物居世界首位;美国的音乐制品是日本的两倍,后者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的电 邮网址是日本的13倍,后者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的物理、化学和经济学诺贝尔奖居世界首位;文学诺贝尔奖居法国之后,位 于世界第二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日本的4倍,后者位居世界第二位。

  JosephS.Nye主张美国在其外交政策中应当更多地发挥软实力的作用。JosephS.Nye指出,美 国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政治领导人对于软实力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在外交政策中的充分利用。

  从战略高度重视软实力

  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中国正在以一种建设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并发挥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处理地区和全球事务方面减少了对抗性,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信。中国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已开始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广泛权利与义务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需 要对世界发展承担自己的义务,同时享受应有的权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软实力”的增加。中国提出的以“互 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价值与安全观,也与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心愿是一致的。这些都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积极作用,和改善国际关系性质的重要资源。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当把发展中国的软实力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作者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链接: 三种实力的对比

  名称 表现行为 基本特征 政 府政策

  军事实力 威胁 威慑 保护 威胁力量 威胁外交 战争 联 盟

  经济实力 劝诱 威胁 报复制裁 援助 贿赂 制裁

  软实力 吸引问题确认 价值文化政策制度 政策外交 双边和多边外交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