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先锋":"艄公"书记王在富--信念铺就致富路(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17:3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1月20日郑州消息(记者辛如记任磊萍通讯员郭红钰)到过河南西滑封村的人,都说西滑封村富裕文明,是“乡村里的都市”。村民住的是16层公寓楼,享受着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调;企业个个生机盎然,红红火火;班子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回顾西滑封村的变迁史,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王在富。
时代先锋
西滑封村领头人王在富
时代先锋
和年轻人在一起是王在富最大的快乐

  说起西滑封村的过去,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担粮,一年糠菜难顾嘴。这是西滑封村贫穷生活的真实写照。

  1959年,年仅31岁的王在富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在上任的第一天,王在富暗暗发誓:“从今天起,我王在富哪怕上刀山也要让全村人吃饱饭。不改变西滑封的面貌,死不暝目!”从此,一门心思让群众致富,就成了王在富的奋斗目标和终生不变的信念。
时代先锋
16层的农民公寓
时代先锋
村民家

  为了改良土壤,王在富与大伙儿一起肩挑车拉,往返20多公里,从沁河滩运了3000多立方米黄沙,把土地翻了一尺多深,硬是把700多亩胶泥地改成了良田。为了保证旱涝保收,王在富带领大伙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一鼓作气打了12眼水井。为了集体致富,王在富变卖了自家院里的几棵大树,东拼西凑了300块钱,摆在了全村党员干部的面前,说,:“办副业挣了是集体的,赔了,这钱我不要,欠了债也由我一人偿还!”

  全村的党员干部你三十我五十,凑了800元钱,办起了养鸡场和酱油、酱菜作坊,迈开了发展西滑封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初战告捷,几个小作坊一年下来挣了3000块钱,村民们拿到了村集体的分红,从此王在富一发而不可收,轧油磨面,弹花轧花,砖瓦窑、拔丝厂等小手工业犹如涓涓溪流归大海,奠定了西滑封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石。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黄河两岸,也吹暖了王在富和西滑封村人的心田。王在富在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及时转舵,淘汰过去的小作坊,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先后建起了面粉厂、方便面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塑料管材管件厂等多个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1986年,西滑封村的工农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一亿元,1991年,西滑封村在河南全省率先组建了集农工商为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完成由分散经营到集中经营的飞跃。
时代先锋
西滑封村街景
时代先锋

  西滑封村街景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西滑封村的黄河集团已跨入河南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行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乡镇企业大型一档企业。集团所属的斯美特公司日加工小麦900吨,被评为全国方便面行业十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电力电缆厂已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经贸委指定“两网”改造定点生产企业。造纸厂被评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最佳经济效益100强。汽车弹簧厂研制的变截面弹簧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2004年,西滑封全村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上缴税金1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经济收入连年以30%的速度递增。

  在王在富的带领下,西滑封人富裕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康村崛起在黄河之畔。王在富说:“我当支部书记这么多年,想的最多的怎么让群众过好上日子,只要让村子改变落后面貌,只要能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受再大的累,吃再多的苦,做再大的难,我也没意见。”

  就在西滑封村家大业大,事业红红火火的时候,王在富却主动辞去了村党总支书记的职务,先是将团职专业干部王孝江请回村出任党总支书记,后又把县里的优秀干部王学峰请回村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在富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创业是难上加难,西滑封发展到现在确实不容易,但是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不重用高层次人才是不行的,我年纪大了,精力达不到了,再不让位就会耽误西滑封的事业。”

  实践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王孝江、王学峰回村后,没有辜负老支书和全村人的期望。他们凭着一腔赤诚,上项目,引人才,筹资金,开拓市场,改造旧村,为西滑封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西滑封的经济发展不但没有滑坡,造纸厂、电力电缆厂、斯美特有限公司、弹簧塑胶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均实现了产销两旺,固定资产达4亿元。

  王在富虽然辞去了村党总支书记的职务,但是没有辞掉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

  作为黄河集团的董事长,他依然关注着西滑封的发展。虽然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打能跳了,但除了外出开会、学习、只要在村里,王在富都是五更起床,半夜睡觉,每天都要到厂里走一走,到地里转一转。村民王在哲说:“老书记是一天到晚都在厂里转,哪个企业、哪个部门的成绩、困难、问题,他一目了然,说出来让你口服心服。”

  在王在富的影响和带动下,西滑封村的企业蒸蒸日上。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1亿元建成造纸厂碱回收污水处理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方便面厂八条生产线的扩产任务;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电缆厂35千伏高压缆技改项目;投资6000余万元新上了热电联产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在陕西祁山、湖南资兴建立分厂,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1年,王在富被武陟县委、县政府推选为“武陟县十大经济功臣”之首,并获得奖金50万元。人们在纷纷猜测,王在富把这钱分给班子成员呢,还是分给子女,或是留给自己,王在富大女儿王素:“只要一碰到熟人,他们就问,你爸给你分了多少奖金,我都笑笑不回答他们,因为他们不理解我爸。”村民王德林说:“外边人都说老支书有钱,其实他们都不了解他,老支书这么多年,他为发展集体经济,宁愿把自己家的钱拿出来发展集体经济,也决不把集体的钱往家里拿。”50万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可王在富却不这样想,他觉得,吃苦受累大家都有份,功劳不能只是自己的,他说:“西滑封都是全村人干出来的,不是我王在富一个人干的,有人说,没有王在富就没有西滑封,这话严重了,没有党、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没有西滑封党员干部的努力,就没有西滑封,哪有王在富今天”。

  最后这笔钱全部用于建村卫生院、建学校、修道路。王在富在从当支书的那天起,就与村干部约法三章,一要不怕吃苦,二要不怕吃亏,三要不怕得罪人,几十年来他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地信守着这三条诺言,西滑封人谁都知道,老支书一辈子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集体。有困难,义无返顾地冲锋在前,有荣誉,毫不犹豫地让给别人。国有企业招工,点名要他的女儿,他却把指标让给了一位复员军人;村民推荐王在富的儿子上大学,结果进大学校园的却是另外一位普通村民的儿子。改革开放后村里住宅楼盖了一栋又一栋,王在富迟迟不往里搬,直到楼房有了富余,住不满了,才最后一个搬入。

  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78岁的王在富忠诚实践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西滑封村的发展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穷而思变,富而思进,在王在富这只领头雁的率领下,西滑封村告别了贫穷的昨天,迎来了富裕文明的今天,正描绘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章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