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型国家安全关系的新理念新范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3日00:0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赵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总体上向缓和的方向发展,但危及中国及世界的重大事件时有发生,给中国政府和学术界提出了如何建构新型国家安全关系的前沿课题。中国关于国家安全的理论思考不断深入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在“新安全观”指导下的新型安全关系的实践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安全环境。”2002年7月31日,中国向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提交
了《中国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系统阐述了中国的新安全观念,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八字”原则构成了中国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新理念。

  新型国家安全关系的思想基础是互信

  所谓互信,是指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各国应经常就各自安全防务政策以及重大行动展开对话与相互通报。国家间的不信任是构成国家间不安全感的重要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洲地区始终没有类似欧安组织那样的地区性安全机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间缺乏信任。在消除这种不信任之前,任何安全合作努力都将是徒劳的。而一旦相互信任,国家之间就可以在安全问题上达成有效的协调,即使没有强制性的制约,各国也会自然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中国不仅是这种安全理念的提倡者,更是积极实践者。1996年4月26日,以中国为一方,俄、哈、吉、塔四国为另一方在上海签订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第二年,双方又签订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双方将边境地区的武装力量减到只具防御性的最低水平;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交换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有关情报。这种在五国边境地区的相互取信和承诺是亘古少见的,它首次在7000公里的边境地带上建立了信任和透明,军事活动可预测和可监控的区域。这不仅有利于五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不同于冷战思维的新安全范式。正如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所说,“五国最高领导人建立了军事领域合作的崭新的国际基础”,它的意义“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会高”。

  新型国家安全关系的物质基础是互利

  所谓互利,是指顺应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互相尊重对方的安全利益,在实现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时,为对方安全创造条件,实现共同安全。世界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安全越来越有赖于国际整体安全的实现。互利要求在实现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也充分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以实现安全利益的双赢或共赢的局面。地区安全利益关系到区内所有国家的利益,所以在处理地区安全事务的过程中必须经常充分的协商,了解各方的立场和观点,并兼顾区内不同国家的不同安全利益。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只有在互利基础上达成的地区安全,才能得到所有国家的拥护和支持,安全也才具有长久性。

  新型国家安全关系的政治基础是平等

  所谓平等,是指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干涉别国内政,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平等是对参加安全合作的国家的主权的尊重,只有这样,国家间才能真诚合作。每一个国家都有享受和平与安宁、维护自己安全利益的平等权利,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有平等的发言权,反对由一个或几个大国主宰国际事务。当然,平等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承担同等的责任和义务。强国和富国当然在维护地区安全中承担较多的责任和义务,但弱国和穷国应有参与平等协商的权利。也就是说,所采取的安全合作行动应得到它们的认可,而不是强加给它们。从1989年到1996年,中、俄、哈、吉、塔“五国两方”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合作精神,在经历了22轮谈判后,终于在边界问题上达成一致,世界最长的陆地边界上延续几百年的陈年老账得到清理,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与越南签订了北部湾划界协定,与东盟就制定“南海地区行动准则”保持磋商。这些都是国际关系史上了不起的成就。环顾当今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其根源大多与历史遗留的领土与边界纠纷有关。可以把中国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与领海问题的方法,作为世界各国解决此类争端的范例。

  新型国家安全关系的实现途径是协作

  所谓协作,是指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消除隐患,防止战争和冲突发生。协作不是结盟,不是对抗,更不是针对第三国,而是建立在互信、互利、平等基础上的开放式的以共同维护和平为目的的新型安全机制,它旨在通过和平对话消弭安全隐患,预防军事冲突,以平等协商解决利益纠纷和历史争端,而不是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上海五国在事关本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相互协商,采取相同的立场、观点和行动。如,坚决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反对未经联合国批准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和威胁使用武力;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出于私利垄断全球和地区事务的企图;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有根据本国国情选择本国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道路的正当权利,反对以“人道主义”和“保护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各方一致认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真正防止核扩散的工具,支持赋予该条约以真正普遍性。在杜尚别会议中,与会各方支持中国关于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立场。中、俄还发表了两国元首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进一步表明两国反对华盛顿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严正立场。这些正义的主张及各国协商一致的立场将成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基础。中国国家安全新理念的理论思考与外交实践,体现了中国建立与他国新型安全关系的新模式和新结构,形成了新范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型的安全范式:一般说来,国家社会存在三种安全模式———均势安全、集体安全和合作安全。它们在特定的领域和特定的问题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安全模式———共同安全。中国的新安全观就是要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营造共同安全是防止冲突和战争的可靠前提。”各国的安全是相互依存的,再强大的国家,离开国际合作也难获得真正的安全。中国努力构筑国家间共赢的安全关系,共同安全成为国家安全关系的新范式。第二,新型的区域合作范式: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具有对抗性,以军事对抗或武力威慑来达到压倒对方,建立自身安全的目的,正是这种“冷战思维”导致世界长期处于紧张和动荡之中。与此相反,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新的区域合作范式,其平等互利、大小国一律平等、和平与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开放性与透明度的合作原则,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区域合作的榜样。这种安全范式没有假想敌,反对损害别国安全以实现自身安全,主张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安全。它特别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欢迎其他有关国家在国家间或其他水平上参与合作,这种新型国家安全关系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总之,中国主张“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以平等求稳定,以协作求发展的新安全理念,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适应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必将成为未来国际社会主导性的安全理念,全面推进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和国家安全关系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