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撮成230桩婚姻的男“媒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3日08:46 大众网-生活日报

  王司春今年56岁,是济南市党家镇枣林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却是个十里八村响当当的人物。为啥呢?就因为他已经为230对男女牵线搭桥,成就了幸福家庭。他被誉为当地的第一男“媒婆”。

  自己难找媳妇,所以愿当“媒婆”

  王司春为别人说媒,缘于自己的婚姻大事。1975年,已经26岁的王司春,眼瞅着步入大龄,但还是个光棍,由于家里太穷,根本没人给他说媒,自己心里着急也说不出。幸亏本家一个爷爷看出了他的心思,给他牵线说媒才娶上媳妇。“穷苦人家找媳妇的难和苦,自己最清楚。”就这样,想法单纯的王司春当起了男“媒婆”。

  从说成第一桩媒到现在已经30年了,王司春不假思索地说,由他说媒结成夫妻的男女已经有230对了。这个充满成就感的数字是王司春多年努力的结果,他当然记得清清楚楚。“要把他们的结婚照都集起来,一个很大的相框都放不下。”王司春乐呵呵地说。

  说媒要以实事求是为本

  王司春为人随和,脾气好,不急不躁,而且善于言谈。说媒,当然要靠说,这些特点正好让他得到充分发挥。

  “你不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又怎么给人家说媒呀?”在说媒之前,他都要先约见当事人,通过眼观、口问等方法,对当事人的相貌、身高、家庭、学历、住房等情况做大致了解,当觉得双方各方面的条件相差不多时,他才会进一步说和。

  说媒,当然并不容易,往往说的多,成的少,这需要具备百折不挠的毅力。“说5对能成一对就不错”,笑容时刻挂在王司春脸上,他是个快乐的“月老”。但说媒时间长了也掌握了一些规律,比如,性格开朗,善于交谈的就容易谈成,而那些孤僻一些的就相对难一些。当然,王司春都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说媒中。

  “说媒最讲求实事求是”,这才是成就男“媒婆”的绝招,王司春告诉记者,媒人在双方之间穿针引线,但绝不能在中间隐瞒事实,尤其是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他一定要双方当面锣对面鼓地讲开,媒人讲假话、讲瞎话、夸大对方家庭和个人的优越条件、隐瞒对方及其家庭的欠缺,往往会撮合出一些畸型的婚姻,不但不能给人美满的生活,反而会害人不浅。据介绍,他说成的230对婚姻都十分美满,极少有两口子吵架闹到媒人这里的,这让王司春省事不少,也让他由衷的欣慰。

  王司春说,他曾经说合过的一个小伙子,因为与出租车司机发生争执,被派出所拘留过,但他把这件事情如实地告诉姑娘,姑娘了解事情真相后,并没有计较小伙子的“前科”,现在他俩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

  “事业”越说越大,“媒婆”越当越恣

  刚走进王司春的家,他就笑盈盈地捧出一大把糖果让记者吃,“俺家里就是不缺糖”。这时,邻村的王先生来找他,请他替单位里一位28岁的大姑娘说媒,王司春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由于王司春的名声在外,大家都知道他说媒的成功率特别高,许多父母就直接或托人来找他,而且也“吸引”了许多大龄青年亲自慕名前来。“我们家一年到头不断人”,王司春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搭在给人说媒上,老伴对他的这种“爱好”,既表示理解又很无奈,“家里什么事也不管,就愿替人跑腿、操心,既然他高兴,就让他忙活去吧。”有时,他家里一天要接待几拨相对象的男女,王司春一人忙不过来,家人也很自然地会搭把手,叫叫当事人什么的。每当这时,王司春都会嘱咐:“别叫错了。”

  务农的王司春因为经常走街串巷,于是谁家的姑娘到了婚嫁年龄,谁家的小伙儿该找对象了,他都摸得一清二楚,这些信息就在日常生活中贮存进他的大脑中,王司春戏称自己是婚介信息的“活电脑”。

  王司春媒说得如此红火,有人劝他挂牌开个婚介,肯定在经济上会有不小的收获,但王司春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为大龄青年解决点实际困难,对社会安定有帮助,社会安稳,人们才能生活得更幸福。”原来,王司春的心里装的是大局。

  每到春节,那些幸福生活的夫妻都会带着孩子来给他拜年,“当看见一对对新人经过自己的牵线而结为连理,快乐地生活,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爷儿俩竟是同一个“媒婆”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一对青年男女在他家里见面,王司春前后张罗着倒茶沏水,“引见”完双方后,首先双方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底”,王司春称之为“面试”。“你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为伴侣?”小伙子说,他家是做瓷砖生意的,希望找一个会经营的姑娘,而王司春给他介绍的姑娘目前正经营着一个水果摊,比较懂得经营。对王司春的发问,小伙子对答如流,姑娘眼里闪着满意的目光,这种发问被王司春称为“口试”,“接下来就看他们的交往了”。王司春说,现在说媒与旧时已有很大区别,现在的媒人只是为男女提供一个认识的平台,至于双方能否走进婚姻殿堂,主要在于双方以后的交流,不再受媒人的左右。

  王司春说的第一桩媒是同村的刘加一,30年前,他俩在一个生产队干活,劳动间隙坐在一起休息时,王司春发觉附近村的王姑娘与刘加一挺合适,于是王司春就忙活开来,在两人之间穿针引线,家庭困难的刘加一终于把漂亮媳妇娶回家,对他的帮助,刘加一非常感激。首战告捷,王司春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感,他逐渐对说媒上了瘾。

  转眼30年过去了,刘加一的大儿子26岁,已经到了结婚年龄,夫妻二人想起当年的媒人,“你给俺俩说的媒,我们幸福生活了这么些年,求您再给俺孩子操操心吧。”现在,刘加一的大儿子交往的女朋友就是王司春介绍的。

  枣林村一家的6个姑娘,其中4个是王司春说的媒,更为难得的是,4对婚姻的感情都十分融洽。

  理想目标——说成365对

  谈到说媒的收获,王司春开玩笑地说,可以经常吃到谢媒饭。但他随后又认真地说,那是尊重。王司春说:“你为别人做过多少事,就会获得多少回报。”每当他在外面遇到曾帮助过的人,别人都会热情地把他请进家里坐坐,把心里话掏给他,他们都把王司春看作是自家人一样,这种坦诚与接纳是一种难得的尊重,王司春正享受着这种尊重,这种幸福。

  “俺村里有一半大龄青年的对象都是你介绍的,你帮大忙了。”邻村魏家村的村委会主任非要给他送感谢牌匾,“谢啥?”帮惯了别人的王司春不要,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王司春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宏伟”目标,就是要说成365对美满婚姻。“等我老了,每天走一家,看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看看他们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年365天走下来,每天都过得很有意义,那多好呀。”王司春憧憬着未来,他说,他还要继续为之努力下去。

  本报记者 王艳丽

  媒人的传说

  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媒人还被叫做“月老”,此种叫法出自《唐人小说》,说是有个老人会在月下翻阅婚姻簿,被老人用红绳拴住的男女,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便有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说法。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据《晋书》记载,媒人还被雅称为“冰人”、“冰斧”,其中描述给人说媒并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旧式婚礼中,媒人还被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建国之后,说媒曾被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被改称为“介绍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