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放兴大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6:47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吴华清 甘勇 通讯员明水泉 石国栋

  新年第一天,大冶市举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会,市、乡两级共与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客商签订26个项目合同,协议引资23.55亿元。

  对于走过了多年开放之路的大冶市来说,这份新年礼物,似乎并没有让人感到特别的
意外。

  而对于寻求经济结构“从地下走上地面”的矿冶之市来说,一批批新项目落户,则意味着大冶人的追求又增添了一组动人的音符。变卖资源为卖产品近日,记者车行大冶,一片片现代化厂房、一处处特色园区、一幢幢绿色新居不时从窗外掠过。

  这是一片从不寂寞的土地。大冶境内矿藏得天独厚,自古就有“江南聚宝盆”的美誉。早在西周时期,祖先们就开始在这里大兴炉冶。令人钦羡的自然禀赋,使其成为全国十大铁矿生产基地之一。

  记者随手拣起一小块铁矿石,沉甸甸如同生铁。懂行的人说,至少有60%的品位。这样的矿石哪还愁销路?

  大冶人卖矿石,一卖就是千百年。丰富的地下矿藏,让不少“矿老板”一夜暴富,也使大冶红火一时。

  然而,富有的烦恼接踵而至。如今,遗址犹存,密密麻麻的地下坑道,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让人生发出对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的担忧。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涌来,人们更发现,一个竞争的事实无法回避,那就是:比较效益无情地检验着竞争力。卖矿石,换不来市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却在逐渐丧失发展的后劲。

  上世纪80年代,大冶办了一座小规模钢铁厂。可是,这个钢铁厂不“吃”本地矿石,专“吃”废钢。据说,利用废钢可以减少精选、炼铁等中间环节,投资少,来得快。

  而实际上,弃长取短反而成本更高。经历一阵短暂的红火后,钢铁厂立马走向衰落。市领导辗转反侧,也想到了要帮助企业搞技改、上档次,可发现虽然采矿多年,手上却并没有积攒下多少资金。到了1996年,钢铁厂濒临倒闭。(下转B2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