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8:52 南方日报

  2004年

  科学发展迈出可喜步伐

  宏观调控取得重要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县域经济实现新发展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十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源型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区域合作与发展取得新突破,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得到加强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发展保持稳定

  提前一年实现“十五”经济目标

  初步核算,2004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6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2%、18.4%和10.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5.9,提高9.4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74.29亿元,增长25.6%。市场消费趋于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0.42亿元,增长13.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0%,保持基本稳定。

  胜利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

  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止了疫情向人传播。其它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控和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尽管遭遇40年一遇的大旱,但粮食生产依然得到加强。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农民负担继续减轻。珠江三角洲7个地级以上市免征农业税,其它地区农业税税率从6%降至3%。全省农民人均年负担减至6.77元,减负率93.7%。

  产业进一步高级化、重型化

  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取得实效。制订全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修订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招标确定6大领域39项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2项重大装备和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项目。

  产业高级化、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220亿元,增长30.1%,高于全省工业增速7.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4.64亿美元,占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38.2%。重化、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石化、钢铁、汽车等重型工业加快发展。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高4.l 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为43:57。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0多亿元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141项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55.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9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海油南海石化1200万吨炼油、广州丰田汽车整车、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珠段、岭澳核电站二期等14项重点项目获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省内投资1630亿元。

  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前一年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6.5公里,总里程达2519.5公里。改建县通镇公路2539公里,完成镇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500公里。

  大型能源项目和电网建设全面展开,一批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52万千瓦。18项重点电网建设工程建成投入运营。环保、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也顺利推进。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4.l%

  按新口径,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0.12亿美元,增长34.l%;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93.6亿美元,增长43.6%。东西两翼及山区逐步成为吸收外资的新亮点。全年进出口总额3571.3亿美元,增长26.0%,实现贸易顺差259.9亿美元。

  国有及控股企业利润增三成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建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一批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国有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7.09亿元,增长32.9%。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年末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达196万户、38.9万户。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288户,比上年增加134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1141.8亿元,增长24.0%。已获外贸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达27337家,出口总额187.8亿美元,增长66.2%。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签约项目13600个,总成交320亿元。

  省内不同区域初步实现同步发展

  山区经济发展加速,五个山区市完成生产总值1275.59亿元,增长15.0%,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2%,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1个百分点。制定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粤港澳大珠三角合作更为紧密

  全年粤港澳进出口贸易(包括转口贸易)总值达2557.8亿美元,增长23.2%。港澳在广东实际投资52.4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52.3%。全年共登记在册港澳个体工商户1358户。至2004年末累计签发个人赴港澳旅游申请签注965万个,持个人游签注赴港澳人数906万人次。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开局良好

  成功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确定了基础设施等十大合作领域。成功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共签约2926亿元,其中广东省签订合作项目710个,合同总金额1630亿元,引进内外资666亿元。

  与兄弟省区市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组织经贸代表团赴广西、湖南及东北三省等地开展经贸活动,共签订合作项目405个,合同总金额1233亿元。

  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快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新建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级60项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已全部开工,建成投产12项。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省安排专项资金3.55亿元,改造第三批老区、山区1184所小学;安排专项资金3.85亿元,解决农村103万名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普通高校增加到94所,在校本专科生72.7万人,增长23.7%;在校研究生3.7万人,增长32.7%。

  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扎实推进。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8元,增长10.l%;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6元,增长7.7%。农村饮水、全民安居工程进展良好。水库移民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5.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67.5万人。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全省参加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1226万、1006万、1034万、1215万和377万人,比上年底增长7.0%、5.4%、17.9%、8.5%和13.9%。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市级统筹。

  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发展保持稳定。

  2005年

  发愤图强,励精图治

  关键词: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继续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继续加快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十项工程”建设。加快1500万千瓦在建电源项目建设,确保6个省重点电源项目、12项重点电网项目投产。建成河梅、渝湛线湛江至广西段、江中、广珠北段、西部沿海珠海段、粤赣等高速公路项目,新增通车里程超过5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000公里。投资6.03亿元,续建、新开工17个航道整治工程。抓紧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城乡饮水工程、亚运会体育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

  关键词:“三农”、免征农业税

  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农资价格监管、应急种子储备、地力培育等政策措施。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省免征农业税,建立适应农村税费新制度的农民负担监管机制,继续抓好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加强和完善农村集体征地补偿款分配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坚决查处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关键词:产业重型化、现代服务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

  完善产业布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落实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高级化。继续优先发展电子信息、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发展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重型化。积极推动石化、汽车及装备工业等高增长性、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发展,扶持发展一批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充分发挥临港优势,规划建设惠州、广州、珠海及粤西、粤东石油化工基地,促进形成沿海石化产业带。以广州、深圳、佛山为重点,促进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精密制造业。加强与国际大型跨国装备企业合作。

  加快发展以生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

  关键词:投资体制改革、金融强省

  深化各项改革,力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

  认真落实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百强民营企业的指导和扶持。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

  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和发展。以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抓紧制定落实地方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推进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出口竞争力、“走出去”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创开放新优势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在巩固对港澳台等地区招商引资的同时,努力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资金。优化引资的企业结构,引导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等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抓住龙头项目带动产业招商。加大以侨引资力度。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竞争力。巩固港澳、欧美日、东盟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非洲、南美、俄罗斯等新市场。实施科技兴贸,坚持以质取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

  发挥比较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落实对外投资便利化政策措施,继续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带动成套设备、零配件、技术等出口。

  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抓紧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各项工作。

  关键词:区域合作、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山区开发力度。年底前实现所有地级市到县(市)通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县到镇基本通三级以上公路,完成镇到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000公里建设任务。

  加快东西两翼发展。支持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两翼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以建设公路网、铁路网、海港等为重点,完善东西两翼的交通基础设施。

  推动珠三角地区资源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认真组织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整合区域内产业、资源和基础设施,努力将珠三角打造成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镇群。增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

  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合作,促进大珠三角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县域经济、下放管理权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整体经济实力

  以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主动承接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

  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扩大县(市、区)管理权限,凡省已下放给地级市的管理权,除法律、法规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区)。按照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加快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关键词:绿色广东、循环经济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

  培育绿色文明。在全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增强生态意识,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探索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和评估机制,为建设绿色广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努力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推行清洁生产。

  关键词:生财有道、用财有规

  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依法治税理财

  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培育税源,健全税源管理及监控体系。建立统一完整的公共收入管理体系。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执行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严禁擅自调整、改变预算用途。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建立本级财政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文化大省、文化综合实力

  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综合实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有广东特色和优势的基础性研究,促进原始性创新。启动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创建50家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20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努力造就各类优秀人才。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关键词:和谐、公平、稳定

  努力创建文明法治谅解宽容社会环境,建设和谐广东

  加强利益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控和监管,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依靠各方力量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

  关键词:富裕安康

  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推动实现富裕安康

  坚持城乡并重的就业方针,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再就业扶持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完成解决农村180万人饮水困难工作任务。继续开展清理拖欠征地补偿款和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工作。实行征地补偿费存款制度。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关键词:行政能力、法治政府

  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

  自觉接受监督。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积极配合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夯实依法行政基础。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强化对许可行为的监督。探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怀为民之心、行利民之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莫伟浓

  图:

  省长黄华华作《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们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