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议农民工组织起来自我服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7:36 中国青年报 | ||||||||
“我们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非常昂贵的制度,它能保障的面是非常之窄的。”1月20日中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年学者占少华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这样说。 谈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不少人认为农民工应该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这在占少华看来是积极的,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有大量问题存在。“农民工有1亿人左右,如果把这么多人算进来,就必须考虑到政府有没有这个能力承受,有没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他
“与其他许多地区的情况不太一样,我国城市农民工的实际保障并不是来自制度上的,而是来自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占少华解释说,“很多农民工的工作是通过亲戚朋友老乡介绍的,他们觉得有了这层关系做保障,劳动合同也就可有可无了。实际上,很多时候,这种方式也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这样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对此,占少华认为,农民工问题比较多,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这个话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很多人质疑,现在城市的工会都没什么作用,你再来自上而下推动工会,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农民工的流动实际上是一个有序的状态,他很多时候是通过血缘、地缘等等流动。你看,北京的浙江村、新疆村、河南村,他们都是来了之后才聚居在一起,形成社会网络的。这是看得见的,还有一大批是看不见的。” 他提到,2004年时浙江瑞安搞了一个外来人口协会,自己来管理自己。还有一批比较活跃的NGO组织,也在介入农民工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这些组织有自发的,也有外部力量推动的。” “我们应该看到,农民工群体实际上是可以自己组织起来自我服务的。只要我们从外部提供条件。比如说政策,比如说一点点经费,他们就能够起到自我服务的效果。”占少华这样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