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虚假招聘广告潜入海南高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13: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有些用人单位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记者从教育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上了解到: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是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在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的严峻形势下,部分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一些虚假招聘广告开始悄然潜入海南高校。
虚假数字“圈”学生 某航空公司向高校招聘空姐,声称要招120人,结果引来1000多人应聘。而据行内人士透露:此次对外公布需招120名空姐,但实际岗位需求不到50人。 对此,用人单位解释道:扩招后,他们担心毕业生质量下滑,虚报人数主要是为了“圈”更多的好学生,如果说了实数,许多学生就不敢来投简历了。 有关人士指出:事实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毕业生很容易被招聘企业误导,以为该单位纳才心切,“胃口颇大”,以致对企业的真实需求和就业竞争形势作出误判,最终受损的还是毕业生本人。 借招聘之名找免费劳动力 “这家用人单位都招了三年了,还在招?”一位留校任教的毕业生吃惊地看着某公司的招聘简章说。“我只见他们来招人,可从没见他们录用过一个人!” 这名毕业生告诉记者:她曾应聘到这家单位并开始实习,可实习期满后,单位却不予聘用,叫她另谋他职。因为是实习期,所以没有拿到一分钱。 某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说:“常有些企业把毕业生当作‘免费劳动力’,在招聘会上以‘实习’为名,招进一批毕业生在本单位工作,几个月后又找个借口把他们退回学校。这些企业,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精神打击也很大。”另一位负责就业的老师无奈地表示,企业需要通过实习来鉴别学生,因此,学校也很难判断哪些企业是真要人,哪些是找“免费劳动力”。 个人资料成为“招聘者”猎取内容 海口经济技术学院的一位毕业生,1月11日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声称该同学已经被蒙牛集团杭州分公司录用,需要对其建立档案,问其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姓名等情况。这位“老总”说公司缺人,如有同学想来都可以在杭州给予安排。该同学挂掉电话,立即打服务台电话查寻此“老总”的手机所在区域,竟是成都的号码。 一位老师对记者说,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上简历获取学生的资料后,再对其进行“电话面试”,了解其家庭情况,最后进行诈骗活动,或“电话面试”后将学生骗入一些地点进行违法传销等活动。 对此他建议,不要将家庭情况及身份证号码等个人重要资料随便暴露在简历中,尤其是网上简历,更要小心。对待陌生的电话不要回答太多个人问题,一有可疑情况应立即报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