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日均6万人次进出站 五年建不成一个南京火车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3:44 杭州日报

  已是第6次没站房迎来春运

  春节将至,怀着回家热望的人们纷纷涌向南京火车站。可是,眼前的情景却像劈头一盆冷水:5年前被大火烧毁的候车大楼,至今还在重建之中,站前广场还是个坑坑洼洼的大工地。机声隆隆,灰尘扑面。旅客为了安全、赶时间,常常要在漫长而高低不平的临时通道上奔跑。

  作为江苏门户、京沪铁路一等大站的南京火车站,已是在第6次没有站房、第2次没有站前广场的情况下迎来春运高峰了。

  “南京火车站的改建,就那么些工程量,5年还完不成,让这么多人遭了这么多年罪,这是执政为民吗?”著名建筑专家高民权教授气愤地责问。

  5年上亿人次的旅客进出站

  “究竟要让我们忍耐多久?那么多高楼大厦,一眨眼就建起来了,为啥不抓紧抢修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火车站?他们难道不晓得旅客的困难吗?”刚刚出站、拎着大包小包、气喘吁吁、每年要在南京火车站乘车二十几次的旅客王先生一边跑,一边怒气冲冲地对记者说。

  1999年11月12日凌晨,一场大火把南京火车站的候车大楼(即站房)全部烧毁。此后一个多月,每天两三万旅客只得冒着凛冽的北风,在空旷的广场上等车。后来,站前广场上搭起了两座像蒙古包一样的临时候车室。当时大家都以为,新站房建设马上就能启动。谁知道,那两座钢板搭成的“蒙古包”一用就是两年半。2002年6月,临时候车室才被搬迁到车站西侧200米外的一座楼里。

  5年多时间里,南京火车站的旅客进站要比以前多跑200多米。由于广场施工,出站通道几乎每半个月改一次道,旅客在坑坑洼洼的路上绕来绕去,找不到方向,常常要花半小时左右才能出站。站前的公交车站几次搬迁,票贩子久禁不绝,出租车拉客、宰客、拒载现象不断,治安事件频发。因为长期堵车,许多出租车司机不愿跑火车站方向,不少旅客耽误乘车,接站经常找不到人,经过此地的长途客车到站时间大大延迟。灰尘、泥浆、噪声,心慌、心烦、心累,百姓不满情绪日增。据南京火车站统计,5年多来,进出该站的旅客日均6万人次,总数已有上亿人次。

  建了两年半广场还是尘土飞扬

  2002年6月18日,旅客苦盼的南京火车站改建工程终于开工。如今,又过了两年半,站房虽然“站”起来了,但却被挡板封着不能用,因为内部装饰工程刚刚完成招标,进站天桥还没影儿,站内天桥和地道工程还没通过审批,站前广场还是一个尘土飞扬的大工地。

  南京火车站究竟何时能够建成?有一种说法比较肯定:今年8月底以前,以便迎接10月在江苏举行的第10届全运会。到那时,离该车站遭遇火灾将是5年又9个月了。

  3年足够的工程为何拖这么久

  “按照建筑行业惯例,像南京火车站这样的投资总额、工程量和难度系数,连设计带施工,3年足够了。考虑到火车站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工期还应该更短。5年多还建不成,实在说不过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曾参与评审南京火车站改建方案的著名建筑专家高民权教授对记者说。

  南京火车站的建设拖了这么久,有关单位是如何解释的呢?

  首先是前期准备时间太长。南京站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丁文运说,南京火车站改建工程立项时间太长,一是怕投资过大,国家计委不批准,迟疑不决;二是改建方案争议太大;三是铁路部门与江苏省、南京市如何分摊建设费用久议不决。

  再就是工程难度较大。车站在原址改建,要保证车站正常运转,不中断站前过境公路的交通;既要建站房、广场、地下停车场、隧道,还要与地铁衔接。

  另一原因是站房设计方案修改较多。丁文运说,最初的设计标准偏低,为适应新的需要,他们进行了两次大调整。增设了站房内的电子商务区、贵宾包房,增加了自动扶梯,又增加了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的面积,等等。每一项变更都须经过铁道部门内部层层报批,过程较长。

  丁文运告诉记者,他们对站房建设的质量要求很高,一开始就瞄准“鲁班奖”。也许,慢工出细活,也是“慢”的一个原因。

  再也不能发生这种事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建筑专家和众多旅客都说,这件事暴露出我们的政府部门执政能力必须大大提高。

  在南京火车站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们正在加班加点,十分辛苦。也许,为了迎接“十运会”,工程也不会再拖延了吧!

  “为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老百姓,再也不应发生这种事了!”高民权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新华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