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研热的冷思考是逃避还是进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6:02 山西晚报
考研热的冷思考是逃避还是进取(组图)
  截至2004年11月15日零时,2005年研究生招考报名人数突破170万,再创历史新高。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透露,2005年研究生计划招生36万人左右,与去年相比,扩招3.4万多人。扩招的主要对象是硕士生,扩招幅度控制在15%以内……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报考北京151个硕士生招生单位的考生为20.8万人,比2004年增加21.6%,是2000年报考人数的3倍。报考北大、清华、人大和北师大4所高校的考生分别达2万、1.4万、1.9万和1.2万,占报考总人数的31.25%。

  随着扩招的年复一年,高校的考研率和扩招幅度在同比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毕业时选择的不是找工作,而是考研。在这股持续的“考研热”背后,考生们到底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呢?为此,记者在北京、黑龙江等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竞争 开始在考研之前

  “考研对我来说值得吗?我考研为了什么?研究生现在到处都是,含金量也在减少,等我研究生毕业是不是又要遭遇像现在本科生这样的尴尬呢?”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参加2005年考研的周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我很矛盾,但也没有办法,既然报考,就只有拼命复习了。”

  在北京、黑龙江等地,像周华这样的考研者不在少数。他们在面对自己考研的选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复杂而难言的心态。

  2004年黑龙江某大学本科毕业的小梅,经历了找工作的失败后,加入了考研人的行列。“考研不止是一次考试的竞争。”小梅对记者说。“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每天我们都在与时间竞争”。

  小梅说,在2004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就选择了学校的图书馆作为考研复习基地,因为“在那里有学习氛围”,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可不止小梅和她的几个同学。为了在图书馆占到座位,小梅和几个同学制定了周密的“轮流占座计划”,轮到的人早上5时30分就得起床,5时40分到图书馆门口排队。这样小梅和她的同学要在图书馆复习到上午11时30分左右,吃完午饭,“我们要马上回到馆里,想午睡也不敢睡,怕耽误时间。”整个下午到晚上10时图书馆关门,我们都是这样复习,一直都不怎么动弹。“图书馆关门以后我们还要辗转到学校C区的另一个教学楼,继续复习到11时45分左右。”

  在北京采访时,记者在国家图书馆看到阅览室经常爆满,许多年轻人直接盘腿坐在地上看书。看累了就打一会儿盹,打完盹又接着看书。记者得知,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考研者。记者听到他们之中有这样的顺口溜:手拎塑料兜,两眼直勾勾,走路晃悠悠,满嘴胡诌诌。从近乎夸张的言语中,多少体味到了考研者的辛苦。
考研热的冷思考是逃避还是进取(组图)
实在困了,就趴下稍微休息一会儿

  努力 到底为了什么?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本科“文凭热”更多的是代表着全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肯定,那么,近年来“考研热”的背后则有着更多意味深长的内涵……

  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一些人力资源专家。北京大学一位老师分析,出现“考研热”———首先,与目前的就业形势相关,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5年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严峻,自然会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考研。其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名者希望能通过读书这种方式给自己‘充电’。”同时,有专家认为,目前一些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片面地认为毕业生学历越高越好,这就造成了“学历贬值”现象的出现。“也不排除报考的人中有一部分‘盲从者’。”

  就业 不是那么简单

  小王和她的丈夫同一年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也同一年辞职,小王对记者说,当时我们夫唱妇随的举动几乎让所有的同龄人羡慕,我们也把自己的辞职举动视为十分正常的一件事,但真正失去生活来源后,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

  小王原是一个很时尚的女人,穿着打扮永远走在同龄人的前头,但读研后,一切都开始吃老本,她的一切开支就以省为主了,几百元的化妆品换成了几十元一瓶的,再也不敢逛街,每个月最大的支出就是买水果的钱。小王很无奈地苦笑着,但就业的压力一直成为压在小王夫妻二人心头的巨石。她告诉记者,辞职后重新择业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三年前的李伟是在同学羡慕的眼神中走进研究生的行列的。“那时的研究生没有现在多,一提到我是研究生,大家甚至会觉得我身上有一层光环。”“可现在,在很多用人单位眼里,女研究生和男本科生是同在一条线上的,人家才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成绩如何呢!”

  忧虑 多少人是在盲从

  在采访中,有些人认为应该为这股“考研热”叫好。尽管绝大多数考研者认为读研主要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非为了深入学习研究学问。但高学历、好文凭越来越成了拿高薪、有好前程的一道门槛。这至少表明,我们在人才培养和尊重知识的价值观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

  “不管是为逃避就业压力,还是追求更高的知识层次,这种选择是上进的,勇气也值得肯定。”在采访中,有人在肯定“考研热”的同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研究生教育本是为了培养高级、尖端人才而设,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许多岗位根本不是非研究生不可,不宜过多普及推广。

  “我们的研究生师资力量不可能在一日之间快速增长膨胀。”北京有一位大学教授对记者说,当然可以命名越来越多的硕导、博导,但是学问储备、科研水平,这样须坐冷板凳较真功夫的东西,绝非一年两年就可以如人所愿按招生比例高速成长的。缺了这一前提而大力发展起来的研究生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和独立见解的研究型人才的。

  一位就业指导专家对“考研热”也深感忧虑。他认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错过就业机会。另外,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他们虽然有了高学历,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这无疑会成为将来就业的一根“软肋”。因此,他提醒考研者,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盲从考研。(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金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