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时顺民——一份普通提案引出一个世纪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7:38 宁夏日报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政协委员丁晓琴从自己那份普通提案的办理上,体会到了这话的真实温度。

  实际上,这是所有宁夏老百姓沐浴到的世纪阳光。

  去年,参加自治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的丁晓琴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搬迁石嘴山二矿沉陷区居民的建议。

  建议中写道,现有一万户居民生活居住的石嘴山市原石嘴山区二矿沉陷区,地面下沉几十米,地裂缝中时常散发出浓浓的硫味,煤气味;夏日积雨成河,很多自建的土坯房破损严重,随时都有被暴雨、轻微地震覆没的危险。民未富城先老

  石嘴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40年开采耗尽了它的青春。据统计,石嘴山市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三分之二进入中老年期,有多座矿山已经闭坑或面临闭坑。而有百年开采史的二矿,因采煤已形成沉陷面积达4135平方公里。昔日辉煌的矿业、矿工、矿山和矿城,如同一位迟暮的英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老迈的气息。

  国内并不缺少这样的先例,一些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又缺乏替代产业建设,城市规模逐渐萎缩,甚至取消城市建制。

  对煤城石嘴山,我们不能松开挽留的手。

  事实上,石嘴山市还沐浴着更多的深情注视。

  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也在此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石嘴山市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扶持政策的建议。

  石嘴山不会忘记:2002年10月,石嘴山市专门成立了采煤沉陷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石嘴山矿区采煤沉陷进行调查,提出了综合治理规划,并委托宁夏煤矿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方案》。

  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组织10家有关单位的25名专家、代表对该方案进行预审,并于2003年2月将《关于批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方案的请示》上报原国家计委,争取国家给予资金扶持。按照方案和请示内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投资估算为16.09亿元。

  不可否认,由全国政协常委,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刘璞为课题组主持人,研究出版的《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石嘴山市接替产业选择与发展扶持政策研究》一书也对宁夏争取资金起到了推动作用——宁夏积极寻找着石嘴山未来的方向。

  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治理方案进行现场评估,评估认为治理方案是可行、合理的。“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

  点击自治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关注民生的建议俯拾皆是:

  建议制定强有力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

  关于推动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于城市建设中关注老年人公寓建设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我区残疾人事业扶持力度的建议……

  这些提案,事关群众冷暖,发展全局。

  无论是细节上的关注,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建议,都没有理由轻视。

  2004年自治区政府系统共承办自治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426件,占提案总数的97.7%。涉及政府系统73个部门、单位。目前,这些提案已全部办复完毕,满意率为99.2%。

  一位银川市民这样说:“这些数字让我感到温暖。”应时顺民

  一件件提案,是对“把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的民本经济发展观的真实呼唤。

  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做出了怎样的应答?

  那就是应时顺民,谋求发展。

  从区位选择上考虑,宁夏必须向东走。时下,宁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力争2008年达到1000公里,加之太中银铁路的建设,宁夏开始打造贯通东西的经济发动机。

  从跨越式发展上讲,宁夏必须建设自己的停机坪和滑行道。依托煤水优势建设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再造半个小康经济;全面启动实施“581”等三项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如此等等。

  有多少项目,在去岁的风中还只是一张纸做的草图,而今已经如同誓言一般矗立在晴空碧日之下,为千里荒原增添无限生机;有多少设想,在反复的调研中酝酿,而今已具雏形。

  年终岁末的时候,这种应答“数字化”了:

  2004年,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全线飘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或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0亿元,增长11%,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额完成了10%的预期目标;实现财政总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32.1%,是近几年增量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亿元,增长18%以上;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效益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改善,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15%以上。

  而宁夏老百姓的欣慰,恐怕还需要用数字准确表达。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7.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18元,增长10.3%,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一年;粮食总产量290.5万吨,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增长15.8%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在共商自治区发展大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宁夏没有错过。(本报记者 高鹏实习生张发泰)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