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时评:太高门槛不是灵丹妙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7:39 新桂网 | ||||||||
近日,北京市“两会”召开,北京的人员控制和城市定位成为关注焦点。王歧山市长在参与西城团的分组审议时,指出“北京市瞬间服务的人口是1700万”,城市人口控制迫在眉睫,北京作为首都,很显然应该定位于高端,而不是低端。与之相呼应的是政协委员张惟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的建议,认为外来人口的大量无序调入,使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准入意味着审查。审查的对象,当然是那些不具备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外地人。审查,则意味着筛选,把不符合北京需求的外地人挡在首都的大门外。尽管张张惟英委员声称实行进京人口准入制度不是对外地人的歧视,但是,衡量一项制度究竟构不构成歧视,不是看该制度的倡议者和执行者承认不承认,而是看该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到底侵害没侵害被执行者的权益。 人口超载,可能会制约北京的发展。不过,单纯为控制人口而设置各种“政策栏杆”,其实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看似对症下药的疗法,“疗效”往往不大。准入制度归根结底还是行政手段,而行政手段往往带有强制性的色彩,涉及到人权问题,容易落下他人议论的把柄。 其他国家的首都也面临人口膨胀的巨大压力,那么,人家是怎么做的?张惟英承认,外国在这方面实行的是市场手段控制人员的数量,她建议的人口准入制度不过是个临时手段。问题是,北京市的“临时手段”都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了,还不见效果,再来个更严厉的“临时手段”,还不知道这个制度要“临时”到猴年马月呢。 再者说,“临时手段”解套后,外地进京人口能不反弹吗?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外来人口过多,是这些大城市凝聚力大的表现。缓解北京市的人口压力,不是北京自己的事情,需要各个省市的经济文化同步快速增长。省会城市的“大磁铁”多了,不就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了吗?(四川刘海明) 作者:刘海明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