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服完刑期出狱 艾滋犯人带走一堆难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10:32 海峡都市报
服完刑期出狱艾滋犯人带走一堆难题(图)
郭大雨在狱期间,经常有专家帮他会诊艾滋病(资料图片)

  本报讯昨日,我省首例艾滋病犯人“郭大雨”(化名,本报去年8月3日、12月1日曾作报道),服完1年6个月的刑期后,在福州市第一看守所两名管教干部的陪同下,踏上了出狱回家的路。

  尽管警方做了大量的工作,都无法查清郭大雨究竟是哪里人,迫于法律的原则问题,艾滋病病情已经发作的郭大雨不得不走出监牢。因此,郭大雨今后将究竟走向何方,谁来对郭的病况进行监护,如何才能保证郭大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今后有新的艾滋犯人又该如何监管?一系列的问题都随着郭大雨的出狱而凸显出来。

  刑满释放难舍看守所

  昨日早上,管教干部翁训华向郭大雨宣布:“今天你刑满释放,可以恢复人身自由。请先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再办理相关的出所法律文书,就可以出所。”

  8时20分,郭携带随身的几件衣服,领了看守所领导特批的300元路费,在管教干部的陪同下,乘专车赴火车站。随后,看守所按疾控部门的要求立即对拘押郭的监室进行消毒,并对郭用过的物品进行焚烧。

  据看守所副所长黄建杰介绍,郭一直是单独关押、专人监护,医生每天都对其诊疗。前不久,郭的刑期将届满,所里考虑到对郭的延伸治疗,再次筹资万元,将其送至福州市传染病院进行专科治疗,但郭自认为病情稳定,要求继续回所服满刑,并曾多次表示刑满后不想离开看守所。昨日,经多次劝说,郭才愉快地离所。

  刑期已满问题凸显

  据管教干部介绍,郭自始至终就故意隐瞒自己真实的家庭地址与身份。自羁押以来,他没有与外界有过任何联系。看守所为了查明郭的真实身份,派专人到河南等地调查,并向全国各地公安部门发出173件协查函,进入“全国人口信息查询网”查询过千余次,均没有查出其真实身份。

  另外,目前,郭身上出现病毒疱疹,并经常性地出现胸闷、咳嗽、低烧等肺部感染症状,专家诊断其已进入艾滋病发作期。如何对他的病情进行再监控成了个大难题。

  专家说法

  该如何监管

  针对首例艾滋病犯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昨晚,记者采访了有关的专家。昨日,有关疾控专家表示,鉴于郭大雨的病情发展日益加重,不可逆转。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由专门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具备收治艾滋病患者的省级甲等医院负责接收监护治疗郭。或商请具备接收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相关省份专科医院收治郭。或要求相关部门对郭留城的身份进行彻底核查,交由具有监护能力的亲属,对其进行有效的隔离监护,切断可能造成的传播途径。

  省人大代表、福州市儿童医院办公室主任丁毅黎认为,虽然我省制定了一些政策和举措来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但目前我省存在着艾滋病工作配套法律法规的空缺,防治艾滋病的传播没有法律依据,此次她和另外9名省人大代表已递交了防治艾滋病立法议案。随着艾滋病人群的增加,今后艾滋犯人也可能增多,她建议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羁押和被监管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设立专门场所,在其依法获准离开羁押场所时,通知其住所地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社科院法学所所长陈祥健认为,看守所只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实施强制羁押,郭犯刑期一满,其身份也随之改变,就意味着郭必须立即离所,不能以要控制疾病为由,对其进行超期羁押。无论出于何种考虑,看守所都无法、也不能多关押郭一天。郭出所后,即是个自由的社会人,疾控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把郭这种高危传染人群纳入监控,进行统筹安排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染。

  陈祥健还认为,不能因为罪犯有病就放弃对其进行拘押,司法机关应当统筹考虑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如何监禁像患有“艾滋病、非典”等疾病的犯人;另外,还应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在这些特殊的犯人服刑期满,应与疾控部门做好交接工作,以降低防疫成本。

  快刀短评

  不能只是提出问题

  N陈有池

  艾滋病犯人“郭大雨”的出狱,很自然地,让我们担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人在社会上的自由,可能导致艾滋病蔓延。

  当然,真要有那一天的话,我想就理论上来说,没有人必须为这种后果承担绝对的责任。但同时也别忘了,谁都有受害的可能。

  所以问题是必须马上解决的,最起码也应该有一些应急的措施。

  我想起了一则报道———去年3月份,重庆发现一名患有艾滋病的卖淫女,被抓后又“消失”,便出现了全城搜寻这名卖淫女和相关嫖客的事情,最终,当然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卖淫女被找到了,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郭大雨”将要在福州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当然,控制和保护一个艾滋病人需要多个部门的努力和一定的经济成本。但是,我们可以计算出控制一个病人的成本,却无法估量蔓延以后需要用来补救的成本。

  至于解决办法,我是一时想不出来的。不过,我相信,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我想,当必须解决的问题被明显意识到,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所缺少的,绝对不是办法,而只是那么一点点负责任的意识。

  所谓“拭目以待”,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多一份责任,生活能够多一份“安心”。

  N本报记者 阮友直/通讯员/强振超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