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关注环保专题 > 正文

经济半小时:关注沈阳治污 立志成为生态环保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13:17 央视经济半小时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1月25日播出了沈阳摘掉“黑帽子”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有共和国的工业长子之称。它既代表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但也为这段历史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名单。然而,3年前沈阳市委市政府却向国家申请,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
陈建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不光沈阳的老百姓不相信,就连他们这些行内专家也不敢相信。

  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建智:都认为这是扯淡,都说沈阳基础这么差能行吗,这个时候大家有很多怀疑。

  其实,大家的质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有人曾经这样形容三年前的沈阳,如果一只白鸽子绕着沈阳飞一圈,等它落地的时候,就已经变成黑鸽子了。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夸张,但当时的沈阳环境确实太差了。三年前的沈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昔日的沈阳在文人的笔下,是这样的:“铅灰色的天空下, 数不清的烟囱高高地耸立,那冲天的黑烟犹如翻滚的乌龙,空气刺鼻,垃圾如山,数不清的塑料袋漫天飞舞。”昔日的沈阳成了中国工业污染重镇的代名词。

  百姓:出门不能穿白衬衣,晨练不能深呼吸,烟囱林立也乌烟瘴气,都分不清天和地。

  沈阳母亲河—浑河也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污水河:粪便、垃圾、剩饭、剩菜以及各类工业和生活污水齐聚其中,鱼虾灭绝,臭气熏天,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昔日的沈阳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名单。

  冬天的时候必须得戴口罩,夏天的时候女同志的高筒袜要在这一过,那全是窟窿点子,酸雨。

  就是这样一个污染重镇,想三年翻身,成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不仅沈阳人不相信,就连国家环保总局的很多领导和专家也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沈阳给自己定下这么高的目标,简直是在开玩笑。然而3年后,他们再次来到沈阳的时候,见到的沈阳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

  这就是现在的新沈阳,天变蓝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马路变宽了,烟囱不见了,环境质量更是连年持续改善:去年,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1天,实现了历史新突破,蓝天和白云成为生活的现实,白雪皑皑重新回到了诗人的笔下,回到了描绘者的画卷,沈阳人的街谈巷语中,都透露着喜悦与欢欣。绿在蔓延,水在鲜活,路网在不断优化,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沈阳端倪初显,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环境已经跃现于世人眼前。

  百姓:你像南南北北的看,收拾得多好啊,咱心情也舒畅。

  如今沈阳这座经历着寒来暑往,四季变化的塞北重镇,也正在经历着城市自身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代化新型花园式小区和绿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久违的小鸟又回到这里生息,碧波荡漾,花红柳绿,新沈阳不仅要打造现代都市,还要制造绿色的人性化的生存空间。世界园艺博览会盛装而来,预示着沈阳这座工业之都正在掀起着一场以环境为主体的永不落幕的世纪传奇。

  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建智:核心问题就是环境的变化

  三年时间,沈阳旧貌换新颜。我们这里有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35亿元,四年翻了一番,而伴随沈阳的工业增长,沈阳大气的优良天数却节节攀升到301天, 创历史最好水平,水质的达标率更是100%。 一方面是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面对这种巨大的反差,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副局长陈建智:它是在原来严重污染的基础上创建的,是一种古老城市的“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它的份量却是沉甸甸的。因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在沈阳头上戴了10多年,而如今沈阳不仅摘掉了这顶黑帽子,还一跃成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那么,短短3年时间里,沈阳的这些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前面我们看到沈阳三年时间,环境大变样。对沈阳老百姓来说,他们又感受到哪些变化呢?我们的故事就从沈阳的母亲河,浑河讲起。

  记者在沈阳的母亲河——浑河采访时,遇到了这些冬泳爱好者。面对记者的镜头,他们尽情地展现。两位参加冬泳的老太太还情不自禁地为我们跳起了天鹅舞,其中这位已经66岁了。

  记者:以前你们冬泳在浑河里游吗?

  冬泳爱好者:不来这游。

  记者:为什么不来这游啊?

  冬泳爱好者:因为这水脏,处理得不好,污染嘛。

  记者:当时污染到什么程度?

  冬泳爱好者:污染得那简直是臭气冲天,那味老大了,不能游泳,鱼都不活。现在有鱼了,治理好了我们才上这来游。

  而以前的浑河却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在沈阳市环保科研所,有着“浑河治臭第一人”之称的荆治严工程师给记者展示了这样一段浑河治理之前的影视资料。

  荆治严:沈阳市浑河的恶臭是有名的,你在电视上看到那个扑扑冒泡的全都是粪便。有的人生理上忍受不了,一闻就感到迷糊、厌倦,有可能中毒。

  面对如此严重的污染,2001年元旦,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心根治浑河,荆治严抢先立下浑河治臭军令状。

  沈阳市的浑河恶臭问题不解决,我提头来见。任务已经接了就得干,你不干怎么办,争论非常大,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咱也不太清楚到底能不能行,也是冒险了很大风险的。

  在沈阳市委、市政府和沈阳市环保局的支持下,荆治严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艰苦的浑河治臭工作

  荆治严:要做这个工作首先还得依靠科技,你看开始我们做试验的时候,在实验室拿罐子闻时那个恶心,闻了以后饭也不想吃。我呢研究用什么药剂来控制这个恶臭,这个药剂得便宜。

  为了取得治理的成功,荆治严他们,当时吃住都在浑河边上,并且一干就是3年。

  荆治严:当时只有拼了,年轻的、年老的、岁数大,男男女女,当时我们就拼了,不知道水有多深,泥有多深。可以说都是没有脚印的地方,没有人涉足过的地方,这些在场的不管是工人,还是咱们科技工作者,到河面上看,看不出哪个是工人那个是技术干部。怎么办呢就是手拉着手,一人夹着一块木板,万一谁要陷进去,马上把板子一横,可以说每天都是跟死亡打交道。

  三年后,浑河水再现碧波荡漾,鱼跃花香,看着河里畅游的人们,硬汉子荆治严却泪水滂沱。

  荆治严:我是从桥这头走到桥那头,在岸边我哭了,过去没有这些兄弟支持我,没有这些兄弟玩命干,能干成这个事真是不可思议。

  对荆治严来说,他和他的伙伴完成了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浑河水变清了,沈阳的天也变蓝了。去年,沈阳大气优良天数,居然达到了301天,比3年前的153天多了将近一倍。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数字,那数字背后,沈阳的大气质量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的故事从沈阳最大的污染源讲起。

  沈阳冶炼厂旧址过去曾是沈阳最大的污染源,在这里记者看到,昔日黑烟滚滚,烟囱林立的厂区而今正被一片新崛起的汽车贸易带所取代。

  当地百姓:这厂子一搬了可好了。

  记者:怎么个好法呢?

  当地百姓:敢出来锻炼活动了,现在能多活好几年。

  记者:以前敢出来活动吗?

  当地百姓:不敢,穿着白衬衫都一层黑灰。

  三根100多米高的大烟囱就是沈阳冶炼厂的象征。3年前,该厂宣布破产,但这三根大烟囱却被作为沈阳老工业文化的一种象征被保留了下来。为表明沈阳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环保部门决定予以拆除。没想到却惹来一片争议。

  陈建智副局长:从2001年一直争议到2003年年末。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纷纷发表文章,各种观点都有。最后到底是留还是拆,一种意见认为:沈阳冶炼厂的烟筒代表了沈阳工业的历史,也是沈阳老工业文化的一个象征,应该留下来,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我们是坚决支持要把这个烟囱拆除。面对这种种争议,沈阳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拆除!2004年3月23日,沈阳冶炼厂这三根高大的烟囱终于在沈阳市民的欢呼声中轰然到地。

  为了纪念这个瞬间,陈建智副局长当时还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并保存至今。

  记者:当时你为什么要拍这个照片,我觉得从环保角度来讲,它必竟还是有意义的,是标志性的东西,反应了一段历史。

  其实沈阳冶炼厂三根烟囱的爆破拆除只是沈阳全面实施的“拆烟囱”工程的一个象征。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曾给全市留下了近6000根冒着黑烟的高大烟囱,这些烟囱也曾被沈阳人作为沈阳工业文明的象征而津津乐道。但也就是这些烟囱给沈阳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陈建智副局长:出了沈阳回头看,沈阳是在一个锅底里扣着,一个大锅底也就是全是黑的。

  为全面改善沈阳的大气环境,2002年,沈阳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拆烟囱工程。陈建智副局长:谁知却是困难重重。都不容易。对整个环境来说改善作用大;对一个局部单位来说毕竟是影响经济方面,影响供热的质量等等。面对这些压力,沈阳市义无返顾。就是通过这个表示我们改善环境质量,改善我们环境状况的决心。

  通过近两年的运做,沈阳市累计拆除烟囱3200多根,锅炉房1200座,集中供热率达到了80%,三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2003年,沈阳空气优良天数达到了298天,2004年,沈阳空气优良天数再创301天的历史新高,比三年前翻了将近一番。

  陈建智副局长:我们认为烟筒拆除应该说是沈阳市一个污染历史的结束。是沈阳市这个环境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一个表现

  从拆烟囱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出来,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在环保上欠的历史旧帐太多了。可以说是,积重难返。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沈阳的环境,必须要下猛药。对一个重工业城市来说,污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沈阳是如何对症下药的呢?

  三年时间里,沈阳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沈阳市环保局最新发布的2004年环境质量报告显示,沈阳城区空气质量、地表水、饮用水水质、城市环境噪音治理,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已经从2002年的99.42%,提高到了2004年的100%。说起,沈阳水质的变化,还得从污水处理厂开始。

  在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场记者看到:所有的污水净化设备都在全负荷运转。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场,从开始设计到全面完工,沈阳竟然只用了4个半月的时间,而按照常规,至少也得需要2年半。

  荆治严:那时候紧张到什么程度,我们是每天24小时从来没有停止过。包括设计,边设计边施工。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这种工艺的衔接,几个单体同时开工,我们派人到生产厂家中标单位,派人去盯着,就是这批货只能给我们生产不能给别人干,工期紧张,施工人员压力巨大。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恶劣的施工现场又成了拦路虎。

  荆治严:因为它原来是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当时作业机手都戴着防毒面具。因为我们下去站10分钟头就疼,特别是24小时作业,白天顶太阳,晚上蚊子虫子咬,半个小时一换,不换根本就不行,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有不到一个小时有两个司机就晕倒了,作业环境非常差,真苦,那不是一般的苦。我做这么多年,没有这么苦过。

  年半的工期,四个半月完工,仙女河污水处理场竣工那天,皮永成和战友们百感交集。

  当时大家在一起喝酒

  荆治严:一边喝酒一边落泪。

  其实仙女河污水处理场的建设只是沈阳近几年大干快上环保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根据统计,在近3年间,沈阳全市的污水处理厂已由1个增加到了5个,日污水设计总处理能力已由50万吨增加到104万吨,污水处理率也由过去的39%提高到了72%,生活垃圾的处理率更是由过去的零处理提高到了100%。面对沈阳环保的飞速发展,市长陈政高激情难抑。

  市长陈政:我感到沈阳人要做就做大事,就做有影响的事,要让全国都看到,沈阳人不仅能干成事,而且会很快地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是要创造“沈阳速度”。

  浑河变清了,烟囱拆掉了,环保设施健全了,如今沈阳人享受到了久违的碧水蓝天。让我们把目光再投向沈阳的老工业区铁西区,那里曾经是沈阳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如今铁西又是什么样子呢?

  沈阳现在的铁西区,看着眼前的美景谁也想不到过去这就是全球有名的重污染区。这位老师傅回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绕远了。

  老师傅:以前不从这走太呛了,喘不上气来。现在变化太大,空气特别好。

  那铁西的污染都跑哪里去了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铁西区聚集了沈阳市75%的企业,污染极其严重,环境破烂不堪。2001年,沈阳市其他中心地带的地价在每平方米2000元以上,而铁西区的地价每平方米只有500元。如何改造铁西区,成了沈阳环保治理的一大难题

  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建智我们认为要解决铁西区的问题,必须要采取超常规的大调整、大改造的思路。

  经过慎重考虑,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铁西和临近的张士开发区合并,把铁西区的企业全部搬迁到张士开发区,形成一个新的制造业基地,而把老工业基地的铁西区,打造成一个以贸易、金融为支柱产业的服务业新区,这样既解决了铁西的污染问题,又提升了铁西工业的档次。

  沈阳市政府市长助理杨亚洲: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使两个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两个区的功能得到互补

  于是在短短的3年间,通过调整传统工业结构,沈阳就关停并转了500多家落后企业,合并重组改造了300多家企业,并通过大力发展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先进工业,推动了沈阳工业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工业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比过去下降了22%。

  沈阳市民:咱们要跟大连比也差不哪去,这心情舒畅。出去玩活动锻炼锻炼。

  根据统计,2004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35亿元,四年翻了一番,而与此同时,沈阳大气的优良天数却节节攀升到301天, 创历史最好水平,水质的达标率更是100%。 工业比重增加了,沈阳的环境却好了,2004年12月沈阳成功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

  市长陈政: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沈阳要振兴焦点在环境,没有良好的环境,就谈不上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我们要不断地树立新的目标,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中国北方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最佳的城市。

  有人用四个字来概括铁西的办法,这就是东挪西建,把污染企业搬出去,把金融商业企业请进来,既改善了环境,又为老企业找到了出路,一箭双雕。在沈阳的决策者眼里,发展是硬道理,环保也是硬道理。今年沈阳计划筹集5000万元的环保资金,用于支持全市的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沈阳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生态环保城市。

  记者:张志禹

  编辑:向 华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

  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12:30(次日)

  相关专题:新浪关注环保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