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08:48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严学军田野“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和政府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经济规律,正确判断经济形势,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必要能力。不断提高这一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紧要课题。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自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建国之后,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计划经济那一套比较熟悉,而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或“游戏规则”则甚为陌生,其知识结构、思维观念与迅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极大的反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6.9%的县级以上干部自认为不熟悉市场经济,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不自觉地用计划经济的老观念、老办法来应对和处理市场经济的新问题,或者说用市场经济的“新瓶”装计划经济的“老酒”。一个政党驾驭经济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其执政能力的高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驾驭经济的能力差,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于发达国家严重落后,执政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认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的来讲发展较快,2004年GDP总量预计可达到12万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提升,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市场经济观念不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影响了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一国在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这个发展阶段,既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诸多风险。若政府驾驭得好,经济社会可以实现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若政府把握得不好,则很容易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失业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受阻。比如,巴西20世纪60年代实行“增长优先”和“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未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拉大,1989年巴西的基尼系数高达0.634。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人民不满,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巴西的金融混乱和经济困境。2004年,我国人均GDP预计接近1200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超过3000美元。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发展相互交织的高风险期,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不少社会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如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部分居民对社会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只能用市场化的办法加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可逆转,有人主张用过去习惯了的行政控制和计划的手段解决,是不切实际的。目前,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讲,必须不断学会遵循客观的市场经济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有效地协调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将各类风险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以防止矛盾激化,风险积聚,社会动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归根结底就在于党和政府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今后近20年,要实现十六大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同样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手段近2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势头迅猛。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外贸结构的优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可以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等。另一方面,它也会带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安全,尤其是对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处理不慎和对债务规模把握不当,很容易对国内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趋利避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适时、有步骤地开放资本市场;才能有区别地吸引外资,鼓励产业性资本的流入,对投机性“热钱”的流动加以防范。如果不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风险,我们必然束手无策。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重在五种能力

  党和政府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提高正确分析和应对这些制约因素,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几个方面。提高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宏观调控能力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多次成功地实施宏观调控,成效明显。比如,从2004年4月份开始,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如连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土地审批,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从目前的情况看,紧缩性的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毕竟不长,政府在经济调节方面经验还不是很丰富,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调控重点有时把握不当;调控力度和时机有时把握不当;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提高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以后的宏观调控中力戒以上几种倾向,切实把握好调控重点、力度和时机,既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又不妨害市场经济的运行。提高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6左右,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努力提高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稳定。一是取缔非法收入。二是运用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三是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扶持的力度。四是抑制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尽可能打破垄断,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自然垄断行业的分配制度,防止垄断企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倾向。提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城乡经济仍未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各级政府必须消除重城市轻农村的偏颇观念,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三是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城乡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提高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风险仍在我国积聚,并未有效化解。一是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二是银行资本金不足。三是国际资本跨国流动对金融安全造成威胁。四是证券市场长期低迷。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枢纽,是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工程。金融一旦出现问题,必然影响经济发展全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建立金融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一是充实银行资本金。不宜继续由国家发债筹集银行资本金。最好办法是推进国有银行股改,然后上市,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深化银行改革。通过改革,明晰产权关系,消除不良贷款形成的体制性根源,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贷款。三是逐步解决已经形成的呆账。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多管齐下,如债转股、发行专项国债核销等。要规范企业改制、破产行为,防止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四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各地、各部门务必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的精神和指示,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吸引中小投资者入市,增强市场的投资者基础;拓宽融资渠道,为市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完善证券发行制度,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实行类别投票原则,保护流通股股东的权益。提高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经济安全已逐渐成为整个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它主要包括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等内容。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目前对国家经济安全威胁最大的是资源供给的短缺。各级政府一定要未雨绸缪,增强危机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资源供给和国家经济安全。一是建立石油储备体系。要借鉴美、日的经验,迅速建立足够的石油储备。我国石油储备可以采取以政府储备为主、以企业储备为辅的模式。政府石油储备由中央政府投资,不轻易动用,不以营利为目的。石油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保有最低的库存量。二是用最严格的手段保护耕地。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需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且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据官方预测,2010年粮食消费总量将达到5.4亿吨,2020年粮食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与迅速增长的粮食需求形成反差的是,我国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正遭到严重破坏。从1996年到2003年,全国耕地从19.51亿亩减少到18.51亿亩,7年之内净减少1亿亩。政府应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三是解决北方地区和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不仅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少,而且在时空分布上不平衡,南多北少。水资源短缺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政府要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尽力缓解北方缺水的矛盾。(作者系湖北大学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