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黄金镇政府办公楼外形酷似天安门(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17:40 南方周末 | ||||||||
“黄金镇确实超了规模” 最近,县发改委秦勇副主任一直忙于给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写一份《情况说明》,说明当初为什么发改委核定黄金镇综合办公楼办公用房为1500平方米。因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实际上,黄金镇考虑到办公人员只能在周末回家的规定,在每间办公用房都配备了住所和卫生间。这样一来,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了37.6平方米。 王尔诚不觉得这座办公楼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过秦勇坦率地对记者讲:“黄金镇确实是超了规模,我们发改委也把关不严。但是事出有因。”其主要的理由是黄金镇“有钱”,是忠县两个财政能够节余的乡镇之一。 王尔诚介绍,去年黄金镇财政收入就有550万元。这也是相关部门同意黄金镇花费近500万元修建办公楼的主要原因,“我们没有向银行贷一分钱,也没有向农民摊派一分钱。”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当地一个效益不错的水泥厂改制所得的购买金。目前改制后的股份公司尚欠镇政府395万元,这笔钱将用于分期偿还施工单位的167万多元欠债。 这样的财政收入能否惠及农民?王尔诚不认为两者间有必然的联系:“财政不是富了就让农民分了。媒体说我们‘富财政,穷农民’,这既有道理又没道理。有道理是说富财政是存在的,没道理是因为我们农民不是穷农民。”他说,2004年黄金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有1450元。 许多村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双手一摊:“我们现在每天就是耍(注:即闲聊),没有工作,没有地种,跑得动的就到外面打工了。” 据王尔诚介绍,近年来黄金镇政府在公共设施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不过在享受到这些公共设施的同时,很多村民依然处于贫困的境地。 村民陈小珍住在政府大楼背后的山坡上,房子是两间土坯房。去年年底她家里接上了有线电视光缆,可电视机还是17英寸黑白的。 一位建筑历史学家告诉本报记者:“外界之所以一看到这个‘天安门’报道就大发雷霆,是因为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地方这么穷,为什么还要修建这样一个办公大楼,但是不能武断地觉得它跟等级制度有关。如果资金来源、环境都没有问题,那就要问问当地政府,修建这样的办公大楼到底是为了开发旅游呢,还是为了自己办公舒服?如果把两者混为一谈就不好了。” 被切断的村道 在7号楼的形象成为外界舆论众矢之的之后,山上的村民却对它像什么不甚关心,他们跟记者谈得最多的是一条被切断的村道。 陈小珍和其他村民在这条小道上行走了22年,不料2003年初动工的政府大楼在半山腰切断了这条村道。于是他们只得沿着工地连接村道的侧门走下山。可在去年11月底,侧门上锁了。 上锁那天,陈小珍带着8岁的小孩下山读书。这个铁门把她困住了,叫破喉咙也没人开门,而另外的山路又远又陡。其他小孩拿着手电筒过来了,他们爬上铁门,翻了过去。 村里这条土路一直和村民相濡以沫。顺着山势蜿蜒而行的村道连接着几个山丘上的村落。在村民眼里,这条村道就是他们的生活之路。但是政府大楼却截断了这条生路。 村民建房所用的砖瓦都是从这条路拉上去的。陈小珍原本在去年就在盘算着修房子,不过现在需要重新筹钱:拉砖上山的路改道了,“一块砖原来是2分钱,现在是3分了。” 不过,在铁门上锁的第三天,一群村民来到紧锁的铁门前,使劲拽拉铁门。铁链断了,村民找到镇里官员,摊牌说这个铁门要是不开,他们就要推倒围墙。 后来这个铁门就一直没关,于是每天便看到拿着文件的干部和背着篓子的村民上下穿梭。 (文中村民均为化名) 本报驻蓉记者 何海宁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