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暖 同胞手足情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0:49 海峡都市报
温暖同胞手足情深(图)
海啸灾情激发印尼华人手足情,华人灾民点充满温情

  1月15日上午,棉兰华人难民营美达村,一辆贴有IOM(国际移民组织)标志的大型货车装满了赈灾物资,准备开往亚齐省的米拉务。

  可以说,当地华人们正从自己的牙缝里挤出物资进行援助。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富商黄印华医生,动用自己的人脉、掏自己的腰包,为这些货物护航,而自己却在一间破落的办公室里办公。与之对应的是,美达村难民营里挂出标语:“节约每一粒粮食,因为还有人需要它。”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达村就是当年印尼最大规模排华行动的产物,清一色难民;而组织货源的“扶助会”主席陈松茂老先生,恰好经历了那段历史。

  对于这些华人来说,过去曾发生过什么已不重要,大灾之际,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有多少人需要救援?”以及“为了救助他人,我们可以做什么?”。

  印度洋海啸后,中国民间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援救。

  本报对此事进行连续报道时,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发来的邮件,内容是印尼华裔同胞曾受部分排华暴徒迫害的图片。几大门户网站的评论上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自己不愿援助印尼。

  让我们把视线投向印尼棉兰、班达亚齐的华人难民点,看看他们劫难之后的互助自救———

  在这里,历史的积怨、文明的冲突、政治的角力,统统为另一个主题让路,这个主题就是“生命”。

  棉兰美达村

  的大厝

  从班达亚齐到棉兰,距离800多公里。海啸发生后,华裔灾民多达两三千人逃难到棉兰美达村投亲靠友。

  美达村在棉兰郊区,村里一座大厝人来人往,异常热闹。大厝只有一层楼,走进大门,一条繁体字“苏北省赈灾委员会”黑色横幅悬挂在正对面墙壁上。屋里堆放着大量赈灾物资箱包。

  大厝墙壁上贴满了一张张记录亚齐华人社区受灾的图片及寻人启事。当最先逃难至此的亚齐华人灾民老仓民第一个将海啸灾情信息传达到棉兰时,当地华人社团随后立即组织起来,募捐筹集物资……只为远方逃难而来的他们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在这次海啸中,老仓民有包括姐姐在内的28位亲人遇难。他说:“我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带到那里,希望那里的华人做好准备,因为亚齐的受灾亲戚肯定会逃到那的。”

  1月12日,老仓民听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二批队伍缺少翻译,立即返回班达亚齐为救援队做志愿者。

  班达亚齐

  的大伯公庙

  和美达村的大厝类似,在班达亚齐华人聚居区芬乃蓉也有个二层的大伯公庙,是当地华人社团天益社的活动场所。海啸中,唯有大伯公庙完整地幸存下来。

  华人吴瑞华是天益社的负责人,1月6日,从棉兰返回班达亚齐的吴瑞华突发感想:“我希望华人灾民都能回来,人回来了,灾后重建才会有希望。”

  于是,1月8日,吴瑞华回到棉兰招人。当地华人社团大力支持,很快为他准备好了救援物资,并提供汽车免费将灾民送回班达亚齐。几经周折,1月14日,吴瑞华带着满满一车粮食等物资回到大伯公庙,为迎接返乡华人做准备。1月16日,24名华人难民乘车回到班达亚齐。

  至今,吴瑞华继续忙碌着。他和天益社的同乡一起把大伯公庙清理得干干净净。他坚信,返乡的华人乡亲一定会越来越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