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人口准入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1:58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背 景 人口准入制成舆论焦点

  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惟英认为,北京市居住人口已超过各种资源的人口承载极限,严重制约了北京的发展,建议摸清北京市实际需要的人才类别,用准入制度进行合理引入,规范人口流动。此语一出,立刻成为舆论焦点,引来议论纷纷。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更不乏。有观点认为:北京是全国人的北京,凭什么就成了北京人的“私产”?直评市场给准入制投下
否决票

  最近报上有两条消息,看起来像是与提议北京“建立人口准入制”唱对台戏。

  据1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山西人在北京买房置业的人越来越多,这次有近20个北京楼盘集体到太原推销。如果把在北京购房置业的山西人算作富人的话,这是“北京人”通过推销自己吸引富人进京。

  还有一则消息,《北京市家政服务员缺口10万》,春节期间缺口更大。一个北京人感慨:“我都觉得可以没有老公,但不能没有保姆。”(《中国青年报》1月26日)保姆多来自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与有房有车者比应该算穷人———这是“北京人”离不开保姆要穷人进京。

  富人穷人进京来,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行动不是谁的驱赶,而是市场驱使,是一种市场行为。无论贫富贵贱,他们不仅在政治上人人平等,在市场中同样具有公平竞争的权利。最终谁能来北京,谁能在北京驻足和扎根,成为“准入”的北京人,政协说了不算,政府说了不算,教授说了不算,市长说了也不算,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至于问题,也应该顺应市场来解决,顺应市场潮流建设发展新北京、新国家。

  这是市场给北京人口“准入制”投的否决票。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月28日 文/李文喜求 是 重视准入制背后的利益诉求

  笔者的一位北京朋友说,从一个纯粹北京市民角度,他支持“准入制”。毕竟城市不能无限制地膨胀下去,否则“后果很严重”。但是,从良知来说,他又极力反对这样做,因为“准入制”的确有违公平、正义这些普适价值观。

  可见,“人口准入制”支持者并非不懂公平、正义这类“大道理”,也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想当然,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利益诉求。因此,对“准入制”仅作对与错的价值判断,还远远不够。

  福利经济学家卡尔多发现,现实中的改革并不总是使社会中每个阶层成员的福利都得到增进,有一种可能是一部分人福利增进,另一部分人福利受到相对损失。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护利益,往往会形成新的利益集团,通过不同的形式提出他们的利益诉求,促进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策。

  北京是首都,处于政治中心地位。这么多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经济水平、居民收入、教育机会等各项发展指标均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北京发展起来后,享受成果的首先是北京人。由于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外地人想来北京发展很正常,人往高处走嘛。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紧张、治安混乱等问题,确实让北京人的利益受到损失。提出“人口准入制”,只是北京既得利益者的本能反应———谁不想让自己碗里的肉多些呢?这也是它能够获得一些北京居民支持的原因所在。

  虽然判断一种利益诉求的标准是社会公正,但利益集团从来不会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出。“准入制”虽然不符合社会公正,但这个诉求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其化解掉。

  首先,社会需要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足够的补偿。这种补偿可以表现为“反哺”。据1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市委书记黄丽满称,深圳已先富,但不能“为富不仁”,应该反哺全省乃至全国。这是一个好现象。只有全国均衡发展了,人口才不致盲目流动。

  其次,社会公正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需要社会博弈,特别是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妥协。但是,现在代表弱势一方的利益集团还没有形成。所以,如何培育弱势集团,让其有能力与既得利益集团谈判,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月28日文/柳长盛纵论 “人口准入”何成热议

  公正地说,人们将不满指向张惟英委员,显然有些意气用事。所谓“人口准入”,并非她的首创,她不过将眼下不少城市正在实行或者期望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用一种更通俗、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比如,2003年底,《广州市人口准入基本条件》曾在报上公开颁发;深圳也曾有政协委员提出,大量低素质人群的涌入,使深圳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至少推迟5年。

  细究起来,在国内,但凡上了规模、有了名气的城市,哪一个在户籍管理制度上没有实行暂住证制度,哪一个在人才引进上没有设置“门槛”?其灵魂,不都是“准入”二字?在一些城市,恐怕已不是人口是否“准入”的问题,而是“准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制度的宽严、程序的松紧问题。

  我想,城市对人口实行“准入”,既有城市对自身承载能力的无奈,怕是也有对城市品位的“自爱”。基于这种情况而采取的“容易操作”的管理办法,基本上是“堵”,用行政力量将看似无益于本地发展的一类人谢绝在外,以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单,只涉及公安、民政、劳动等少数部门,措施直接有力,能在短时间内奏效,相信对一些现实的城市管理者而言,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

  但是,容易操作只是表层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还因为这种管理较少地触及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因为,如果采取“疏导”的管理方式,必将产生城市资源、利益再分配的结果,引起一批城市原住居民的不满。这一点,是一些城市所不愿面对的。

  理论上看,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带来的种种弊端并不是人口流动造成的,而是人口单向流动造成的。一方面,大量的精英人才涌向大城市,寻找用武之地,大批贫困人群也涌向大城市,寻找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城市里的原住民守住户籍不放松,即使已下岗待业,即使能在外地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也不愿离开繁华的大都市,放弃城市户籍之下的社会保障福利。城市人口只进不出,其发展速度自然比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要使城市人口有进有出,实现有序的双向流动,城市就必须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开放就业市场,实行更大范围内的失业、医疗保障统筹,面向各地开放自身的城市资源,将平等的商机提供给来自各方的企业。这必然触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原住民的利益———就业机会的减少,生存竞争的激烈,也必然影响属地企业的利益———失去优惠政策,与其他企业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当然,我们也知道,城市人口管理的思路和办法是不能脱离现实的。否则,理想化的东西只能在实际操作中碰壁。不过,我要说的是,“人口准入论”看似为了促进城市稳定、繁荣,其实也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一种妥协与退让,而我们是无法在妥协与退让中期待城市光辉灿烂的未来的。摘编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月28日文/郝洪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