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3万亩玉米秸秆何时生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8:15 宁夏日报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在红寺堡开发区广大农村随处可见大片的玉米秸秆依然林立于土地上,为荒凉的土地平添了几分色彩。在农家院舍,成堆的玉米秸秆除少数喂养牛羊外,大部分被当柴禾烧饭取暖。本能生金的玉米秸秆在这里却被废弃或化为缕缕青烟随风而去。

  截至2004年年底,红寺堡开发区玉米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由于搬迁移民经济基础薄弱,许多人家刚刚解决温饱,加之贷款较难,严重制约着当地移民发展舍饲养殖,大量玉米
秸秆除作为粗饲料有一点利用外,大部分被当做柴禾烧掉。在较为富裕的大河乡碱井村,村支书辛国告诉记者:“前几年,村上玉米收割后,村民们大都将秸秆晒干后在地里焚烧,以此来补充土壤中钾的含量。近两年,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的移民有了一定积蓄后,才将秸秆用来发展养殖业,但将玉米秸秆用于黄贮的仍不多,秸秆的利用率还很低。”

  在离红寺堡不远的中宁县,玉米秸秆的利用率达到100%。玉米秸秆除被用做饲料加工外,相当一部分被黄储,主要作奶牛、黄牛及羊只的饲料。中宁县畜牧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玉米秸秆的糖元含量要高于稻草,用做黄贮是极好的动物填充物,如果加上玉米、麸皮等,其蛋白质等营养价值极高。更重要的是玉米秸秆非常有利于动物反刍。为何任其白白浪费掉而不建黄贮池?记者走访了开发区各乡镇,原因还是资金问题。据红寺堡镇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建一个黄贮池至少需要2000多元,而移民普遍缺少资金。

  据了解,目前红寺堡开发区还没有一家饲料加工企业,而本地消化的玉米秸秆不足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开发区许多村子里,随处可见大量玉米秸秆堆放在村民家门口或大院里,无疑是火灾的最大隐患,而用于生活取暖则又对农村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13万亩玉米秸秆何时才能变成移民的一项收入,红寺堡开发区的广大移民在企盼着。(本报记者杨涛军)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