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会会客厅:东北 不应该“英年早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9:27 东北新闻网
  新闻提示:近日,省长王珉推荐省政府各厅局一把手读《东北咋整》一书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积极回应。一时,省长推荐的书有什么背景?作者何方人士?为什么把东北研究得如此透彻?诸多问题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日前,本报记者对本书的作者宁一、冬宁和参与策划和写作的策划人庞永三进行了专访。

  人物介绍

  宁一、冬宁,《东北咋整》作者

  庞永三,《东北咋整》策划,参与本书写作

  两会会客厅

  吉林咋整

  记者:1月21日,本报率先报道了王珉省长推荐厅局长热读《东北咋整》一书的消息,在舆论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使本书在吉林产生了很好的“气场”。我们的读者对本书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外地人竟把东北研究到此种程度,想知道你们写作此书的动因是什么,是什么使你们产生了创作这样一个题材的愿望?
两会会客厅:东北不应该“英年早衰”(组图)
宁一(左)、庞永三(右)

两会会客厅:东北不应该“英年早衰”(组图)
冬宁

  宁一:非常感谢贵报对本书的关注!作为作者,我们还是希望大家多关注《东北咋整》这本书本身,关注“东北咋整”这个话题。我们长期关注和研究国企改革、政企分开、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等涉及中国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多年来也一直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但作者通过分析整理发现这些资料中东北地区的问题一直比较典型,也比较突出。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本身的问题是为共和国过多分忧解难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东北,不应该“英年早衰”,全国都有义务都有责任为解决东北问题贡献力量。东北问题解决了,不仅会造福东北人民,而且对全国也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去年年初,国务院发出东北改革攻坚战的号召,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因此作者很想为东北做点什么,在以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我们想,如果我们提出的这个话题能够引起一些关注、争鸣和深入探讨,我们就很心满意足了。

  《东北咋整》成稿时

  东北三省几家出版社不买账

  未完 请看

  ( 新文化报 记者 陈澈 胡占山) [编辑: 孙鹏]1

  记者:一个细节,就是《东北咋整》在成稿后,曾以电子邮件方式与东北几家出版社联系,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是真的吗?对此你们怎么看?

  庞永三:是有这事儿。书初稿完成之后,因为书的题材,我们向多家东北出版社发出电子邮件寻求出版。当时因为我们有策划和创作畅销书的经历,所以我们一开始信心十足,可几个月却一直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回复。这个问题可能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可能有作品本身的问题也有出版社的因素,但令作者困惑不解的是,在振兴东北的话题成为上上下下的焦点话题的时候,当网络通信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家常便饭的时候,投稿为什么会石沉大海,哪怕是回复作者不予出版的决定也好。当我们的等待一次次落空后,为了不错失作品最后的时效性,我们只好与北京的几家中央级的出版社进行联系,很快都有了肯定的回复。而当代世界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在收到书稿以后,以极其负责敬业的精神和极高的工作效率使这本书能够出版,作者深受感动。

  王珉省长推荐此书

  不会是随意为之

  记者:想到过吗,您的书在吉林会火起来,而且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刚刚来吉林就任的省长推荐的一本书,能推测一下省长的一番心思吗?

  庞永三:实事求是地讲,没有想到。我们是通过《新文化报》才知道这个情况的。我们很吃惊,也很欣喜,能够通过本书使我们在振兴东北中尽一些绵薄之力,我们对此引以为荣。要让我们揣测领导的心思,我是这样看,作为一名知识型领导干部,王珉省长推荐此书,我想不会是随意为之,肯定是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和对这本书的审读之后。这本书其实并未涉及高深的经济理论,在写法上力求风趣,语言方面也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力求通俗易懂,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尽管做得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尽力了。我们认为这本书更大的价值在于,它表现出了作者对东北这片热土爱得深沉的感情,表现出来了对一些不良现象疾恶如仇的态度,表现出来了对东北一些积重难返问题壮士断腕的决心,表现出来了对东北必将振兴的坚定信心和无限希望,我想,可能省长也会在这些方面有一些共同感受。未完请看(新文化报 记者 陈澈 胡占山) [编辑: 孙鹏]

  2

  观念不转变

  振兴无从谈起

  记者:俗话说“旁观者清”,你们的书中大量篇幅在说东北的观念问题。您认为作为东北,转变观念的最根本的“症结”是在哪里?

  宁一:转变观念对于振兴东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转变观念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当年安徽省小岗村承包了,当年就吃饱肚子,就有余粮了。但是大工业不行,大工业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滞后效应,要经过必需的经济积累,也就是打基础的过程。这也表示东北经历改革的“阵痛时期”,可能会长一些。在这本书里所提的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种种问题,说实话并不是东北独有的现象,你可以看到书中提到的一些案例,并不是发生在东北,这说明计划经济带来的后遗症是普遍性的现象。这本书希望通过一些在全国比较典型的事件来解读东北现象,而同时又从对东北现象的解读中来诠释如何解决国内的普遍问题。

  转变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再难也要做。转变观念的“症结”,作者认为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观念”的抽象性,它看不见摸不着。“观念”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先进人物有样板,先进企业有样板,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先进观念样板”摆在那里,说把观念转变成什么样的就算转变完成了。二是“观念”的发展性,事物都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昨天的观念,今天看起来也许就陈旧了。今天的观念明天看起来也许就过时了。所以转变观念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第三是“观念”的超前性,超前性的事物出现以后,总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对于东北,这阻力可能更大。作者在书里说,东北过去是全国“计划经济最严格”的地方,也就是“市场经济最薄弱”的地方。换句话说,东北的计划笼子最结实,最有效,最狭小。“东北虎”被关进这笼子里的时间也最长久。所以可以想象,在转变观念时,东北人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写作时没有

  刻意追求“一语惊人”未完 请看( 新文化报 记者 陈澈 胡占山) [编辑: 孙鹏]

  3

  记者:据我们了解,宁一是安徽人,这样一南一北两个地域,作者是怎样掌握相关资料,并让读者相信全书表现出对东北问题的说服力?

  庞永三:如今已经进入资讯时代,地域的距离不会对收集这个重大命题的资料造成困难。宁一多年来一直从事诸多时政类的重大题材的研究,有很多有影响的作品问世,可以说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冬宁也是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财经金融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同时本书的创作人员包括了中央部委工作人员、国企管理人员、青年学者、博士等有不同背景和研究领域的人士,就书中的有关内容我们还与中央权威部门进行过沟通。附带提一下,书中所引用的资料数据,都有正规的来源和出处。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刻意追求使“读者相信全书表现出对东北问题的说服力”。

  我们考虑的重点只有两个,一是要实事求是,绝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刻意追求“一语惊人”。二是如何引起大家的共同思考。我们对书中提出的有些问题,做了分析和尝试性的解答,对有些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共鸣和深入探讨,对有些问题则希望包括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广大读者能够共同给出答案,这也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

  局外人谈东北问题

  可能会出现无知者无畏

  记者:前些年有一本书叫《河南人惹谁了》,最近也有一个话题叫“深圳,你被谁遗忘”,那么现在又有了《东北咋整》。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这种地域性的话题?

  冬宁:作者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个现象。既然这个现象存在,那就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省份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深层次矛盾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最近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对经济特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问题都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政策,而这些地域性话题的出现则是通过平民化的角度来思考和认识这些问题,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东北咋整》可能会相对客观一些,更理性一些,不会“只缘身在此山中”,它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可能也在于此。

  记者:《东北咋整》现在在吉林省很“火”,我们的省长都成了“推销者”,建议厅局长仔细研读。这种效果您想到没有?

  宁一:这确实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省长出面推荐一本普通读物,也确实不多见,我们认为省长关注更多的是书中提出的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关注更多的是“东北咋整”这个话题本身。(新文化报记者 陈澈 胡占山) [编辑: 孙鹏]

  4(来源:东北新闻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