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夜还长,让我们现在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10:31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 新闻提示:南京夜文化在2004年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井喷”,火爆在鸡年春节的脚步声中依然延续。为了全面了解南京夜文化的现状,本报从24日起启动了“享受南京夜文化”系列报道。记者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兵分数路,深入南京的特色夜场,亲身感受到了各个阶层的市民对夜间文化生活的渴求。两个星期里,我们记录夜场变化、触摸市民感受、倾听专家建议、预报政府措施。当所有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不再是只做南京夜文化的旁观者——本报邀请80位读者在南京1912的spaceone酒吧,举办了一场以“
精致生活旧日情怀”为主题的“民国服装派对”。因为,采访使我们相信,南京夜文化的品牌就存在于古都深厚的文化积淀中……

  现场目击

  这个主题派对让人眼前一亮

  29日晚上,在南京1912的spaceone酒吧的地下一层,南京大学著名文化学者潘知常对记者说,“它和这里的氛围非常贴切。”典雅的民国服饰,怀旧的民国音乐,精致的民国生活用品,华丽的民国美女月份牌……让现场的人们恍如隔世。这一切并非旧日的影像,而是本报精心策划的“‘精致生活旧日情怀’优雅民国服装派对”的现场。共有80位本报读者一起享受了美妙的一个夜晚。张爱玲版绣花大褂成至爱晚上7点半,全场灯光熄灭,在黑暗中众人但见楼梯上火光一闪,周璇甜美的歌声从老唱片中传出。一位身穿蓝色的绣花大褂手提民国风灯的模特从楼梯上款款走来。这件蓝色绣花大褂是南京收藏家高建中先生的藏品,上世纪30年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非常钟爱同一式样的绣花大褂,不但自己穿着拍照,还将其用作自己小说《流言》的封面。果然,这件大褂一出场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当穿着民国服饰的模特和穿着秉承民国风情的“陶玉梅服饰”的模特联袂出演时,所有参加派对的人都真切感受到一句真理:时尚是轮回的。民国救火队头盔黄铜制作派对上,数件民国时候的物品也引起了众人的兴趣。民国南京救火队的头盔更是令人惊讶不已——它是用黄铜制作的,上面刻画着精美的花纹。当主持派对的美国人大乔先生戴上它的时候,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古罗马的角斗士。在现场,人们还看到了一款民国时的手摇摄像机,是法国上世纪20年代的产品。“‘民国用品猜猜猜’这个小节目,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民国都市繁荣的一面。”参加派对的王钧乔先生说。现场老歌演绎令人动容在派对进行中,著名室内乐重奏组合“笛·四弦”、二胡演奏家召唤和另一对萨克斯组合在现场演绎了《大上海》、《四季歌》、《二泉映月》等民国时代的老歌。充满怀旧的乐曲将一层酒吧中的市民也纷纷吸引过来。“在这种场合演奏老歌感觉真是太好了。”演奏萨克斯的王影川说。

  记者观察

  南京人缺乏派对精神?

  雍容的旗袍、帅气的中山装、甚至一个具有民国风情的发饰……在29日晚本报与南京1912spaceone酒吧联合举办的“民国服装派对”中,大家本可以好好地秀上一把。然而记者发现,按派对要求着装的人并不多。是因为没有民国风情的服装?还是南京人缺乏派对精神?南京某外贸公司的刘月告诉记者,在参加派对之前,心里犹豫了半天,到底要不要按要求穿着呢?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此前参加过几次派对,即使着装要求写得清清楚楚,现场真正按要求着装的并不多,除了少数几个人,大多数人并不理会什么着装要求,以至于自己下狠心买的一套昂贵的晚礼服也不好意思穿。作为此次派对邀请的嘉宾,青年作家崔曼丽拎了个大大的购物袋。她笑着解释,自己精心准备了一套适合这次派对穿的服饰,但看到现场穿的人不多,自己也没有勇气展示特意带来的服装了。还有一些参加者则采取了两全其美的办法,里面的着装充满民国风情,外面披件普通外套。如果看到现场不少人按要求着装,那就脱掉外套,如果按要求着装的人寥寥无几,外套就不脱了,以免过于扎眼。在媒体工作的孙小姐脱掉外套后,她的着装立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橘色大褂上缀有精美绝伦的刺绣,惊艳照人,俨然是电视剧《橘子红了》里周迅的造型。“如果在上海参加派对,即使请柬上没有着装要求,大家也会自觉穿晚礼服参加。”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的赵女士说,比起上海人来,南京人十分务实,很少有人会为了一个派对花上千元购置行头。甚至懒得花心思打扮一番,有时穿着T恤、牛仔裤就参加派对了。南京人缺少了一点派对精神。

  夜文化,离南京人还有多远?

  南京的夜文化虽然跟上海、北京、广州等时尚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一天天缩小。如何让更多的南京市民走出家门,享受夜文化?政府、企业想了很多办法,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议,普通市民更是对此有着无限期待。

  【市民篇】

  要吸引南京人出来夜间消费,关键看能不能策划出好的点子

  朱刚(私营业主):

  套用《天下无贼》里的一句话,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南京的夜文化行业的确应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文化经营人才,进行市场化运作。在国外,有大批这方面的人才,他们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异常细致,大到一个地区文化产品的竞争格局,小到一个具体的产品应该怎样投放,都有专门的人才进行具体的研究。而国内,这类人才匮乏。举个简单的例子,南京1912开业那天,有10万多人前去捧场,里面几乎所有的酒吧、咖啡厅都爆满。为什么?我觉得主要是活动策划得好,加上宣传造势,吊足了市民的胃口。因此,对于南京人没有夜文化消费习惯的这种说法,我并不赞成。要吸引南京人出来夜间消费,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专业的人才,能不能策划出好的点子。

  要让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夜文化场所

  李真(南京大学学生):

  夜文化场所要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比如,现在,南京的酒吧遍地开花,爱“泡”吧的人也不少,但真正意义上的清吧却不多,大部分都是闹哄哄的演艺吧。我觉得,要培养南京人夜文化消费习惯,首先得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要让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夜文化场所,市民才会出来消费。

  刘磊(供职于广告公司):

  媒体应该适当引导,告诉市民夜晚玩什么、去哪玩,这样才能慢慢形成南京夜文化消费的氛围。

  赵翌(南师大电影学硕士):

  希望多一些能吸引眼球的演出和展览。比如故宫博物展、《清明上河图》展览等等,从来都没来过南京,只去上海和北京。

  马之荣(南京新华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的夜文化场所大多是很吵闹的那种,我和女朋友都不是很喜欢。我想如果南京多开几家不需要很大,但很清静的,同时价格也比较经济的文化场所,我们还是愿意去看看的。

  【企业家篇】

  南京人的时尚休闲理念和观念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城市

  王海军(南京东方三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南京收入水准不低,但时尚休闲理念和观念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城市。观念的转变需要引领,一个是要靠宣传,信息量要多,另一个就是你要给南京人提供场所,硬件和软件都要跟上。南京1912把商业与文化,尤其是民国文化有机融合在了一起,我们想让1912成为南京的“城市客厅”,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引领南京的夜间经济和时尚休闲潮流。去年平安夜已经有21家店铺开门营业,春节前会新增加15家,到5月1日,全部55家都齐了。亚洲最大的星巴克旗舰店看中了1912深厚独特的文化资源,春节前也将入驻,这是南京人的骄傲。我建议,要发展南京的夜文化,不妨在运作机制上,胆子更大一些,尝试更多一些。

  求名比求利重要

  陈如煌(南京东方三采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很多人认为1912价格高,其实不是这样,“一江两岸”一份简餐也只有10元。乌克兰吧,一开始一瓶啤酒定50元,我们觉得太高了,建议他们改成35元,因为我们的租金相对上海来说还是便宜许多,所以商家也愿意降价。对我们来说,求名比求利重要,关键是要打造1912这个品牌。

  培养市民消费意识

  张华(上影·华纳影城经理):

  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影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活动。每周二女士票价5折、周三全部票价5折,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两天上座率都非常高。我们还和电视台、电台搞活动,送票给观众,让他们来感受5星级的影院。消费意识是需要带动、渗透的,我就从我身边的朋友开始,然后他们会把华纳介绍给更多人。我们希望大家一说到看电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华纳。还有就是片源问题,《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功夫》这些影片刚放映时,晚上6点以后的场次上座率全是100%,甚至有时还要加座。如果2005年片源好的话,相信晚上来影院看电影的人会更多。

  大力赞助文化事业

  陈宁(南京新城市商业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夜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出力和企业出资。我们公司长期致力文化事业,1995年第一届新年音乐会就是我们公司赞助的,到今年已经整整10年了。为了让南京人享受一流的视觉效果,我们对华纳影院更是优惠,5000平米一年租金才80万。

  建立完善的会员制

  张小雪(南京新世纪演出公司总经理):

  我们从2001年来南京从事高雅演出引进和推广活动。4年来,南京高雅演出市场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记得当年第一场演出,就像在吵架。市民们对不准携包、带零食、矿泉水、塑料袋进场很不理解,对迟到10分钟就不准进场更是不理解,有一个市民在门口吵着说自己花这么多钱买票为什么不给进,自己少看10分钟公司还得退20块钱给他呢。市场不景气,我们也没底气,许多演出都不敢接。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形势一下子转变了,首先是市民对高雅艺术渐渐熟悉了,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其次,政府对这块扶持比较大,采用平民票价的政策,补贴购票的市民,逐渐杜绝赠票。现在无论什么演出200元以下的门票很快就会销售一空。票房有保障,我们底气也足了,现在引进的节目基本和北京、上海保持一致,国外草台班子已经完全被排除在南京演出市场之外。高雅演出是由集团消费和散客消费两部分组成,散客消费决定了整个市场是否可以持续繁荣。因此我们针对散客建立了会员制,他们都是有高雅艺术消费习惯的人。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个千人左右的会员群体,这些人的主体是教师和公务员,还包括少量的学生和军人。我们的会员享受演出门票的优先订购权,因此较低价位的票很快就会卖光,这能够保证我们每场的上座率至少是八成。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建立更完备更广阔的会员资料档案,根据各人不同的需求和爱好,提前向他们推荐高雅演出剧目,并且提供专业的欣赏建议。此外还将组织沙龙之类的集体活动,并希望通过他们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

  打造通俗娱乐品牌

  汪洋(南京光阳娱乐公司总经理):

  光阳大舞台是2003年成立的,当初的定位是介于剧场和酒吧之间,雅俗共赏。一年来我最大的感触是打造通俗舞台节目品牌必须要坚持高质量、高互动,健康阳光的道路。这是由南京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南京市民的素质比其他城市要高,对低俗的娱乐节目普遍有恶感,媒体也比较发达。如果在节目中出现低俗的风气,就等于自己砸自己的场子,今天演,明天就会丧失一批客源,而且低俗的名声就会很快传播出去。我们坚持买门票看演出,也是为了限制某些人,保证演出的健康顺利。

  【政府篇】

  四大举措力推市场繁荣扶植重点仍在高雅艺术

  面对目前南京文艺演出市场出现的良好转机,政府决定加强引导和扶持力度。昨日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徐开利向记者透露,继文化项目招标会、平民票价等重大举措之后,在今后的几年里将会陆续出台四大举措,力推南京夜间演出市场的全面繁荣,而在这之中,高雅艺术仍将是政府扶持的重中之重。

  《金陵华章》浓缩千年历史的歌舞秀

  过去外地人来宁,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白天游览的地方非常丰富,而一到晚上除了逛逛夫子庙就只有躺在宾馆里睡觉。南京本地人这样的印象就更深了。“最主要的是南京晚间缺少特色品牌节目。”徐开利对记者说,为了改变这个现象,我市从全国请来一流的主创人员,积极筹备了一场有200名演员的大型歌舞秀《金陵华章》。这台歌舞秀将南京历史上从东吴到郑和下西洋1000年间的名人掌故,重大历史事件,都浓缩在一台演出中。其灯光、布景、服装、舞美都创下了南京的历史之最。记者了解到,这场演出预计将在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正式亮相,此后将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面对市民和游客长期上演,让它成为南京演艺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龙头产品。

  文化基金会呼之欲出

  繁荣文化市场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注入。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的时期,政府拨款是城市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一批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开始向文化产业延伸。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就应该转变职能由文化演出的举办者向管理者转变。那么如何才能建立社会资金和文化演出之间的良性平台呢?徐开利向记者介绍,市文化局在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后,正在积极筹划建立南京文化基金会。今后南京市文化演出的资金将通过基金会这个平台获得。基金会将完全按照市场运作,一方面大力吸收社会资金,另一方面将资金投入到发展前景良好、预期回报较高的节目中去。徐开利说,“政府将引导社会集团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雅演出、戏曲文化遗产等先进文化中去。”

  夫子庙将出现南京第一家超大规模的娱乐消费航母

  对通俗类演出市场,政府也有一项重大的计划。小型零散的通俗演艺场所既无法树立南京的娱乐品牌,也因过于分散难于管理,因此,政府在今后将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建立有品牌的相对集中的娱乐消费航母。这些航母将集演出、娱乐、餐饮、休闲、运动等各种夜生活于一体,打出自己的品牌,这类似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不夜城。徐开利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私人老板看中了夫子庙的地段,准备在这里建立南京第一家超大规模的娱乐航母。

  南京全年将有5大演出季,演出系列化剧目不再走单骑

  徐开利告诉记者,南京以前演出市场不够火爆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剧目一个个都是单骑来宁,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从今年开始南京将会对在宁上演的节目进行分季节打包出售。全年将排出春节、五一、暑期、十一、元旦等5大演出季,所有节目都会按照这五季来安排,每个演出季都推出不同特色的系列演出。徐开利最后表示,目前南京的演出市场整体情况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排名第四,而2005年的目标就是要超过广州进入全国三甲的行列。2005年单在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的剧目就要实现200场的目标。

  专家视角

  用高质量策划塑造特色夜文化品牌

  著名美学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潘知常29日晚应邀参加了本报组织的民国服装派对,他告诉记者,“用主题派对这种形式展现南京特色历史文化,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开始,南京应该用更高质量的策划,打造自己的特色夜文化品牌。”

  潘知常:

  这次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年轻人夜生活的热情,我觉得夜文化的繁荣程度和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活力。在以前,晚上八九点是人们夜晚活动的一个时间界限,但是现在各种夜文化活动把人们的兴奋点延伸到这个时间以外,这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也使南京这个城市更加多姿多彩。派对上展出的民国服装以及民国服装派对这种活动形式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动静穿插的展示和互动的参与,让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人的夜生活相结合,展示出全新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提高了活动的文化格调。这也说明南京的历史文化如果经过很好的策划,完全可以赢得观众赢得市场。民国文化与六朝文化、明代文化并称南京的三大特色文化,其中尤以民国文化为一座资源“富矿”,因为民国距离现在时间比较接近,现存的史料史迹较为丰富,也是南京的特色文化品牌。和上海的商业文化、杭州的休闲文化相比,南京的民国文化讲究典雅和古雅的韵味,因此也更加需要进行妥善的包装和策划。比如在酒吧或者演艺场所的现场,策划一些以历史故事为背景的演出节目,事先不预告,让观众留有悬念,以这种方式把民国文化中的人、物、服饰风情等因素调动在一起,展示给观众。再比如南京1912本身突出了民国文化的主题,如果这里的酒吧、茶馆更多采用民国时代的名称,就更能形成统一的风格。在历史文化资源与夜生活的融合方面,主题派对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通过策划可以使活动体现更多的文化内涵,如果媒介、学校、演艺场所等各方面进行提倡和联动,包装出更多风格更明显、质量更高的文化派对活动,并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相信对在短时间内对形成南京夜文化品牌,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乃至于保护南京整体历史文化资源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记者:

  如何培养南京人的夜文化消费习惯?

  潘知常:

  南京夜文化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不够繁荣的原因,一方面是硬件设施条件落后,低档简单,功能单一;另一方面是南京城市人群的结构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市民阶层从来都不是夜文化的主要支撑力量,像北京、上海这些国内夜文化发达的城市通常是外国人多,中产阶层多,这部分是夜文化的主要消费人群,而在南京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夜文化的群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京夜文化的发展。夜文化繁荣是现代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反映出城市生活方式和人们消费选择的多元化以及时间作息的不同步,这在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下才能催生。经济形态并不是指人们的收入,有种观点认为南京人收入水平不高,所以削弱了南京人夜间消费的能力,我觉得不能这样理解,在夜文化活动拉开档次的情况下,夜文化消费并不等于高消费。比如南京的好多饭店每晚都是爆满,说明南京市民其实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只是缺少相应的观念意识和大都市的生活氛围,夜间经济还没有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觉得政府部门应当多进行宣传提倡和观点引导,通过一个长期的养成,使更多市民接受夜文化,走进并且享受健康多彩高雅的夜文化。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李冀 肖姗 邢虹 刘晓 毛庆(编辑 五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