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盘锦七旬老人一门心思修“长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2:07 辽沈晚报

  赵喜生,70岁,盘锦市盘山县水利局原退休工程师。

  人物特写

  70岁的赵喜生老人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戴着老花镜把自己关在屋内读书、看报、查资料。自从离休后,这种嗜好更“升了级”,几乎是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有时一天除
了吃饭和出去散步外,不离开房门半步,老伴常对亲朋好友说:“这老头子平时对打麻将、遛弯都不感兴趣,唯独感兴趣的就是在书房内看书、写书,也不知道哪来的那股子劲,有时连吃饭都不出屋……”每当听到老伴的唠叨,赵老总是憨憨一笑后又钻进书房。离休后的10年中,这几乎占据了赵老晚年生活的全部。

  追梦心声

  “盘锦境内仅存的部分明代辽东长城保护刻不容缓,我们有义务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决不能让后人在资料图片上追忆它辉煌的过去……”

  新春梦想

  修复盘锦境内明辽东长城

  早在离休前,赵老就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上百种资料,并开始着手撰写《辽河史话》。在这部书中,赵老系统地介绍了辽河流域特别是盘锦地区的历史渊源,并对盘锦境内一些文物古迹进行了翔实的记载。退休后,赵老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部书的创作中,其中尤其对明代辽东长城和与之相配套的姊妹河——“路河”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为此他跑遍了省内外的大图书馆,查询有关明代长城的历史资料,还多次深入盘山县古城子、大荒、高升等明长城在盘锦境内的遗址进行考察研究,对明长城和路河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长城仅存的遗址正在逐渐消亡,长城的土墙大多被人为破坏,更有甚者,一些长城砖竟砌到了当地一些老百姓家的猪圈和院墙上。

  赵老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昨日,赵老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存明辽东长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我们都有义务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尽快修复盘锦境内的明长城遗址是我最大的心愿。”

  追梦历程

  20余年研究成“明长城通”

  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赵老几乎成了“明长城通”。赵老向记者讲述了关于明长城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据赵老介绍,明长城的形成分为“雏形期”、“形成期”和“成形期”三个阶段,明长城最初修建的初衷是抵御外族入侵,从明英宗时期开始修建,修建形式是夯土结构(往两块板墙之间填土然后再夯实粘土后形成土墙),此外在土墙中还有砖制结构的烽火台,用来修建烽火台的长城砖是由内蒙古白城子运来的,比较坚硬。烽火台一般是用来装载士兵和用烽烟传递信息的。明代长城最终是由爱国将领戚继光组织修建完成的。当时他在考察明长城的修建过程中,曾发现长城上缺少一定数量的可以存士兵的“烽火台”,于是在他的建议和亲自组织下共修建了1200个烽火台,极大地加强了明长城的防御能力。其中盘锦境内的长城就有4个这样既能驻军又能报信的烽火台。

  在明辽东长城修建过程中,有一条贯穿盘锦境内的神秘河流始终“陪伴”在长城左右,它就是盘锦境内最早的水利工程——“路河”,由北镇(当时又叫盘山驿)按照长城的走向一直流向海城境内,全长118华里,正好和盘锦境内的明长城长度相仿。这条河由盘山境内的羊肠河、绕阳河和三叉河组成。说起这条河流的形成是与长城密不可分的。当时修建长城的用土就取自于它,也就是说因为修长城挖土“挖”出了这条人工河流——“路河”,可别小看了它,之后大量修建长城的物质就是通过路河源源不断运抵长城脚下,长城修到哪里,“路河”就流淌到哪里,直到和海城境内的河流融汇。

  盘锦境内的明辽东长城断断续续共修建了100多年,其中20年是主要修建时期。可是后来随着长城惨遭破坏,“路河”也慢慢消失了。

  针对如何保护和修复长城,赵老建议对盘锦境内现有明代长城遗址进行保护,从民间大量征集明长城砖,重新修复部分城墙。此外,将明长城局部恢复后加以保护,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特派盘锦记者 罗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