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资源节约应作为考核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4:19 山西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与发展相伴而来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许多资源都处于短缺状态。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高消耗、低效率。粗放的发展模式除过度消耗有限的资源外,对大气、土地、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山西省和中西部各省市尤显突出。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提出“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构造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为把这项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我们建议:一、把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制定地区、行业、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导思想之一,将中央“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精神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出来。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我省是以煤、焦、化、电、钢铁、铝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最有必要抓好循环经济的实施,以利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有利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少排放和清洁生产,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新增污染的问题。

  二、把资源节约(能耗、材耗等)作为考核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进行量化控制、量化考核。充分运用投资、政府干预、项目审批、证照、资质审批等行政手段和利息、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限制、淘汰、取缔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对地方、行业发展考核中,加入节能降耗指标,把单位产出能耗、材耗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三、加大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会议、培训、出版刊物、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使广大干部和全社会都清醒地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政府、企业的责任,也是关系到地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不断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节约资源成为领导层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四、在地区、企业结构调整中,重点体现资源节约。突出转变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和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决抑制和淘汰高耗、低效、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对不可再生资源实施限量取用和保护性开采,开展梯级用能用水,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再生资源。

  五、鼓励节约技术创新。支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建立资源节约技术筛选评价体系,加大资源节约科研攻关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促进资源节约潜能向节约能力和节约效益转化。

  六、强化资源节约基础管理。把号召变为行动,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简便可行、长效实用的基础管理系统。建立资源节约管理网络、资源节约问责制。企业要建立资源节约管理规程。从资源消耗和循环利用的计量、统计、测试等基础工作入手,制定各类资源管理定额、规范、标准和体系。新建和改造项目审批要有资源节约指标要求,严格实行节能、节水、环保“三同时”,审查再生资源利用水平,鼓励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七、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资源使用、消耗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中长期规划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特别是重点行业如煤焦、化工、冶金等行业和省重点工业园区,在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方面要实施特殊政策并具体扶持,形成若干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示范企业和生态园区。九三学社山西省委(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