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的广味春节(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4:31 重庆晨报
我们的广味春节(组图)
  肇庆位于广东中部,西江中游,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辖8个县(市)区。东南部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区。
我们的广味春节(组图)
幸福村的老年移民和广东当地人打川牌。

我们的广味春节(组图)
一卖菜的移民告诉记者,她在村里摆的菜摊生意不错

  编者按:从1999年开始,我市库区13万多名移民,外迁安置到上海、广东、浙江等11个省市,以及本市江津、合川等5个县市。

  今天,百万移民“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正在激励全市人民努力建设新重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们格外关心那些异地艰苦创业的外迁移民———你们在新的家乡还好吗?日前,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外迁移民较多的上海、广东以及我市的江津等地,探望我们的父老乡亲。所到之处,记者感受到令人激动的移民精神。今天起,我们将这组连续报道奉献给读者。

  1月30日下午1时30分,广东省肇庆市大旺区城北幸福、吉祥村。

  这其实是两个移民新村,村民们全部是来自重庆巫山县大昌与巫峡两镇的三峡库区移民。

  当记者来到这里时,村民们刚开始吃午饭。移民向国全说,尽管来了3年多时间,但这里的一部分村民同样延续了在家乡时晌午(指午饭)要到2时左右才吃的习俗,不过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了和当地人“一个节奏”的吃饭时间。

  漂亮别致的居民小楼、干净整洁的社区街道、别具一格的规划风格……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幸福村和吉祥村的283户、1004个村民用自己的方式向记者传递了他们作为三峡移民、更作为新广东人在过年前的生活细节和独特情感。

  市中集:打上家乡烙印

  下午1时35分,记者来到幸福村和吉祥村交叉处的一个被移民们称作“市中集”的三角地带。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吃到正宗的川菜,还可以品尝到鲜香麻辣的重庆火锅。

  68岁的移民向善国说,虽然这里离正街的集市不远,但这一片的饭馆、酒家、特产店、菜铺、发廊都是巫山移民们开的,名字也有家乡特色,所以,称它为“市中集”毫不过分。

  就在与向善国攀谈时,开川菜馆的移民陈耀富踱了过来。见到重庆的记者,陈耀富格外高兴,开口就让记者去照顾他的生意,并说自己的川菜很正宗。

  “除了移民来的同乡外,平时也有不少广东人光顾我的餐馆。他们(指广东人)来了,我的辣椒就少放点。”陈耀富呵呵地笑,说这就叫入乡随俗。

  普通话:去不掉椒盐味

  不一会儿,31岁的移民吴祖进也凑了过来。她得知记者来自重庆后,立马拉记者到外面去看集市上的招牌———“正宗川菜”、“巴人酒家”、“重庆特色产品供销点”……

  看了半天,吴祖进才自豪地告诉记者,那家名为“重庆特色产品供销点”的店铺就是她家开的。

  “平日里主要经营一些杂货副食,每天有广东当地人骑着摩托车过来给我送货。”吴祖进一边说着,一边给记者看她店铺里泡制的泡菜。

  “广东本地人也喜欢吃我们的泡菜哟。”吴祖进开心地说。

  吴祖进的公爹黄中国,是巫山首批来到肇庆大旺吉祥村扎根的移民,他给记者回忆了他们举家迁徙的时间———2001年8月21日。

  老人见到生人时,总是说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面对记者也不例外。吴祖进笑着说,这椒盐味怎么也去不掉。

  “管它去不去得掉,老广能听懂就行啦。”黄中国也笑了。

  熏腊肉:图的就是年味

  下午3点30分,记者来到幸福村132号周继莲老人的家里,两层的花园式小楼外,周家四口人正围坐在一起烤火。见到有操着家乡话的记者来,周婆婆赶忙拿出凳子让记者坐,并让家里人烧水泡茶。

  “家乡人没有忘记我们哟。蛮好,蛮好啊!”周婆婆张口笑的时候,仍旧是一口地道的巫山话。

  周婆婆9岁的孙女向婉君放寒假在家,她告诉记者,婆婆今年熏了好多腊肉,那是过年吃的,原本以为到了广东就没腊肉吃,没想到婆婆还自己到处搜集木屑和果皮,弄了这么多。

  “本来不想熏的,后来孙女天天嚷着要吃……”周婆婆告诉记者:“孙女儿自己哪里吃得了多少腊肉,还不是在大旺中心小学有一帮要好的本地同学,要拿去给同学们尝。其实我图的也就是一个年味儿。”

  听着婆婆的唠叨,向婉君不禁在一旁窃笑。

  打川牌:也教广东兄弟

  下午4点,记者来到幸福村社区街道的48岁的移民夏雪梅的家。当时,夏雪梅71岁的老父亲夏开运正在家里专门腾出的一间临街大房里打川牌。

  住在附近的移民都说,夏开运在巫峡镇江东村当了十几年的老支书,在移民新村里威望很高。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夏老先生就与记者聊开了。

  “每个移民30平方米面积,落实了!宅基地面积,落实了!烧气用水,落实了!老年活动场所,还没得!”夏开运说,由于社区里还没搞老年活动场所,于是他就先腾出了一间房,供大家打打川牌、打打麻将。

  “还常有大旺本地的老年人过来玩。我们就喊他们一起打,不会就教!”一旁的老党员徐世祥插话道。

  夏开运告诉记者,这里的两个移民村家家都是彩电、电话、小洋楼,大家过来情绪高、干劲大,日子过得蛮有滋味,就是不能养猪养鸡,让一些老年人觉得心里没个着落。

  “年轻人过得舒服!”徐世祥说,移民到了这里三年多,小青年们进工厂的进工厂、搞运输的搞运输、做生意的做生意,发型和穿着越发让他们觉得“眼花缭乱”了。

  从2001年8月开始,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的683户、共2400多位三峡移民,分三批先后落户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要、四会三地的移民新村。按照有关协议,大旺区接纳998名移民、高要市接收702名移民、四会市接收700名移民。

  据了解,到该市落户的三峡移民主要来自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和巫峡镇,这两镇位于著名风景区长江小三峡上游,是巴人的发源地,亦是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数较多的两个镇,移民总数超过20000人。

  本版文图均由本报记者张立力王洋实习生敖姗采自广东肇庆探访移民·人物渝粤联姻生个儿子也自豪

  1月30日下午,当记者来到肇庆市大旺区城北街道时,一位移民就向记者介绍:“你看,这家发廊的老板是广东人,娶了咱们重庆妹儿,要说人么,还得是咱们重庆辣妹子长得好看。”

  当记者迈进这家名为“发新”的发廊时,老板黎海钱正在招待几位广东朋友喝功夫茶。

  记者表明来意后,黎海钱连忙叫出正在抱孩子的老婆周容。“她就是我老婆,我们的孩子都8个月了。”黎海钱一边笑着给记者递过功夫茶,一边高兴地直夸重庆媳妇漂亮、能干。

  周容告诉记者,她是重庆巫山县巫峡镇的移民,到大旺落户已有三年了,而跟黎海钱结婚是一年多以前的事。

  周容笑着对记者说,黎海钱的手艺好,自己起先跟他只是认识,后来一来二往熟悉了,黎海钱就“动了念头”。

  周容说,这个比自己大8岁的广东老公对自己很好,去年夏天,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丈夫一想,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子豪”,丈夫说其意思是“渝粤联姻让儿子自豪”。

  探访移民·访谈1

  移民是我们的亲兄弟

  “我们是一家人”、“移民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1月31日,记者在肇庆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妇联等部门、团体听到的这些话,让人觉得暖意融融。

  对于落户这里的2400余名重庆巫山县移民来说,来自政府的实实在在的关怀与体贴,是他们在当地生根发芽的基本保证。

  “我们是一家人”

  据肇庆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3年多前,时任广东肇庆市委书记的陈均伦在该市大沙镇火车站欢迎三峡移民落户肇庆大旺区时,就曾对移民们说过“我们是一家人”。

  “事实上,3年多来,肇庆的各级领导也是从这句话出发,真正为移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不一定尽善尽美,但也算是尽心尽力。在这个时间段里,从市长到基层官员,都本着‘让移民有到家的感觉,帮助移民创业致富’的原则来开展各项工作。移民们在这里也是基本满意和安心的。”

  “学生上学半价”

  “解决移民子女就读,就是宽他们的心……”肇庆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林福生介绍说,当时,该市教育部门要求市里的有关学校,只要移民一到,就要马上派专人上门介绍学校、班级、教材等情况,并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及交通规则等。同时还要求学校在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内,让移民学生结伴出入,让他们逐步适应当地的社会、生活环境。

  “在肇庆四会市接纳的三峡移民中,中小学生就有111名,该市采取了‘到就近学校插班’的方法,并指定素质较高的老师和优秀学生对移民学生进行帮助。而在大旺区,移民子女3年内从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学习费用只收取50%。”林福生说。

  为移民妇女办学校

  记者从肇庆妇联还了解到,三年多来,每逢国庆、中秋、春节,他们都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开展为移民妇女送温暖的活动。

  去年,肇庆妇联更是组织了一只由50多人组成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到高要、四会的大湾镇、贞山区等移民较为集中的镇区,举行联欢活动,并送上了月饼、水果、毛巾被等节日礼品。

  慰问联欢活动中,志愿者们与移民妇女促膝交谈,了解她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据悉,为帮助移民妇女尽快适应环境、增产增收,高要、四会两市妇联正着手在移民集中地区组建妇女学校,依托学校,动员农业战线的志愿者为移民妇女传授农科技术及提供市场信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