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异变”的鹰文化 困惑的“鹰把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9:00 东北新闻网

  吉林市东北约40公里的永吉县土城子乡的打鱼楼村,当地人称之为“鹰屯”。1月24日,记者辗转来到了“鹰屯”里的“鹰把式”赵明哲的家中。

  在一座典型的满族风格的砖瓦平房中,住着老赵老两口子和他养的四只鹰。57岁的赵明哲喜欢喝酒,每天四顿酒也不嫌多。

  打鱼楼村村中居民多为满族,全村一半以上的男人会放鹰、捕鱼。

  “如今老了,腿脚跟不上了,只能在家弄鹰了,没办法,谁让咱有这口瘾呢?看着村里的人去放鹰,心里也急呀!”老赵这样对记者说。据他讲,他十几岁就和父亲叔伯们一起放鹰。

  据老赵讲,传统的训练鹰、放鹰的目的是为了让鹰上山抓野鸡、野兔等等。

  家里三代玩鹰的“鹰把式”老赵有着新的困惑:由于毁林开荒,山上的野鸡越来越少了,被他驯服的鹰也不能完成“祖辈”的使命了。他有三个儿女,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继承自己从祖上继承下来的“鹰文化”,但这种愿望似乎很难实现了,因为小儿子对此根本不感兴趣,大儿子曾和他放过鹰但现在也走出了村子,到城里做生意去了。

  他曾苦心守望的祖辈“鹰文化”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如今他和他的鹰也开始接待着慕名参观的人群,当然他可以借此收钱。他悄悄地告诉记者,现在一家有名的电视台要拍他和鹰的片子还付给了他一笔费用。他坦言,不少村民对他这种赚钱手段也眼红,但是没有办法,面对来访者,他们说不明白,也无法给对方提供很好的放鹰镜头。面对着这种改变,朴实的老赵不知道是喜是忧……

  记者当晚住在老赵家,和老赵老两口还有他心爱的鹰睡在一个炕上。当半夜记者被冻醒时,见老赵仍在架他的鹰,并不时地说着记者听不大懂的口诀。第二天临走时,记者按照朋友的指点,扔给老赵100元钱,当作食宿费。直到分别也没看到向往已久的放鹰场面,不知道因为费事还是记者没有出到足够的钱。但平心而论,100元钱在人家吃、住也不算多,老赵收费是凭赏的。但愿他能因鹰富起来。(城市晚报陈洪亮 记者 钱文波) [编辑: 孙鹏](来源:东北新闻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