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会黑手频频伸向学生 学校家长惶惶不可终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09:42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校园周边安全专题报道(一)读书七年被劫五次

  新快报记者 张小奋 陈晶晶 牟晓翼 实习生 尹政军

  “我儿子放学时被人勒索,还给打伤了!”前天,家住越秀区一德路的一位学生家长马先生悲愤地告诉记者。

  “不给钱就打死你!”几名男子围住学生要“买路钱”———这原本在电影中才有的恐怖一幕,如今在越秀区某中学附近路段时常出现。

  据广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字显示,2004年10月-12月期间,广州市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专项整治行动,共侦破伤害中小学生及儿童治安案件116起,依法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212人;侦破伤害中小学生及儿童刑事案件84起,依法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83人。

  不过,学生和家长投诉频率的再度上升,说明年关将至,不法分子的黑手再度伸向校园周边。敲诈、勒索,甚至非礼女生……这些可怕事件的频频发生,让青葱校园里的孩子们早早与社会发生了“恐怖接触”。校方和家长们都为此伤透了脑筋,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有钱好商量没钱就“扁”你

  越秀区马先生的儿子已经是高三级的学生了。他告诉记者,1月23日晚10时许,儿子马帅和同学顾高(均为化名)下晚自习后结伴回家,走到惠福路一僻静处时,突然走过来3名年约20岁的男子。“不想挨打就把身上的钱拿出来!”3名男子威胁说。马帅和顾高被吓傻了,顾高马上把身上仅有的十多元钱交给对方,但儿子马帅翻遍了全身口袋,都没找到一分钱。“没钱就‘扁’你!”3人一边吼道,一边挥着拳头围殴马帅,随后扬长而去。

  读书七年被劫五次

  长堤真光中学初中学生阿荣,读书七年就有五次被抢经历。阿荣说,第一次被抢的时候只有一年级:“是在一条小巷里,五六个六年级的学生围住我们几个,很凶地说‘把书本全部拿出来!’他们掐住我们的脖子,抢走我们的书包,把书全部倒出来翻。我和一个同学逃出来找老师,老师赶到把他们赶走了。但没有逃跑的同学有的被打了,有的在哭,有的吓傻了。”阿荣说,事情发生以后,他做了几天的噩梦,吓醒了好几次。后来好几个同学不敢自己上街,要家长接送。

  此后,阿荣又分别在三、五、六年级和初一时被抢过,不过,阿荣说,虽然次数多,但没什么损失,运气已经算好的了。“有一次看到一个同学,波鞋、手表、钱包、外套都被抢了,光着脚走在街上,好狼狈。”阿荣说。

  不过,阿荣却从来没有报警或者向老师报告,阿荣说:“不只是我,大多数学生都这样。报警报了也没用,抓了一个还会有第二个。”身经多战的阿荣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法:“这些人多数染金毛,衣服上有几个洞。惹不起总躲得起,看见这样的人就跑呗。”

  女生路上险被非礼

  校园周边的黑手不仅动手抢劫,甚至还非礼女生。一位姓梁的女生就曾有过险被非礼的经历。小梁有一晚放学经过一德路教堂前,突然冒出一个男子,上来就扯住她的衣服调戏她,言语粗俗,“看样子有点变态”。小梁最后终于挣脱了对方的纠缠跑掉了,但这次经历令她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她说
社会黑手频频伸向学生学校家长惶惶不可终日(图)
,当时那人警告她:“要是报警或告诉学校就打死你。”她因为怕遭到报复,一直没敢向学校和老师汇报,上学放学都提心吊胆。

  手段诡异令人防不胜防

  “他们作案手法很狡猾!”据某校保卫科的黄老师说,从部分学生提供的情况看,这些不法分子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小混混,很可能是周边一些技校和职业学校在校或已退学的学生,对学生的心理掌握得很准,作案多选择在晚上,或是僻静无灯的街道和小巷内。

  在学生反映的几个勒索事件多发地段巡逻的保安称,因为人手较少,巡逻的地段也有限,而这些不法分子行踪飘忽,作案手段诡异,“很难遇到他们!令人防不胜防”。

  针对这些情况,黄老师说,他们学校除了加大对学校周边路段的巡逻力度外,还总结出了一整套的“防勒”措施教育学生:1、结伴而行;2、不在网吧、电游室逗留;3、走大路,不要走小巷;4、遇到歹徒大声叫喊,不要心慌;5、尽量拖延时间;6、及时报警。

  (夏天/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